第A07版:法治中国

新华时评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蓄意犯罪 污染政风

2018年08月07日 A07 :法治中国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696

  6日,针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问题,生态环境部联合山西省政府对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此前,司法机关已对涉案者依法作出了判决。

  临汾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蓄意犯罪。出现监测数据造假的案件,地方政府工作明显失察,存在履职不力、对环保高压线不敏感、不警醒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环保高压之下,要求的是整治措施的高标准、严执行。然而,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屡屡曝出在“监测数据上搞整改”。有的地方靠设置机器增氧、给采样器“戴口罩”,玩“临时达标”;有的地方不查处问题,反赖群众举报不实; 有的地方认为环保督查一阵风,风头过了再开工……

  凡此种种,让原本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打了折扣,甚至根本得不到落实。这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真正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片面追求政绩,不在污染防治上下功夫,却在监测数据上动手脚,弄虚作假,严重违背中央要求,触犯法律红线。其后果是掩盖问题、误导政府决策、干扰污染治理工作。

  环保造假,掩盖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制造了另一种“污染”:政府公信力之“霾”。一个地方或部门,如果从靠造假应付上级检查中尝到了甜头,久而久之,难免会让这种恶劣的风气弥漫到其他领域,甚至会影响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政治生态。

  没有铁腕治污的决心,就难有环境治理的进步。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环保执法不但要敢于亮剑,更要敢于“手起刀落”,让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同时强化“终身追责”,让环保高压线永远带电。面对环保约谈,地方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勇于担责、闻过则喜,把压力化为动力,积极行动、努力整改,推动环境治理取得突出成效,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中国 A07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蓄意犯罪 污染政风 2018-08-07 2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