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司法鉴定黄牛”、“马拉松鉴定”……这些司法鉴定中的猫腻,影响了司法公信力。昨天,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本市已下发《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整顿治理方案》,对偏离司法鉴定公益属性、鉴定机构和“黄牛”勾联、违规提供“上门服务”等20个方面进行重点整治,严肃追责问责。
市委书记李强对做好上海司法鉴定管理工作作出指示: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司法鉴定领域的难点、痛点和盲点,制定全流程、全要素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要着力培养一批高资质高水平的司法鉴定机构,把上海司法鉴定打造成为上海法律服务的重要品牌。
据了解,市司法局已经召开贯彻落实《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上海方案”暨行业治理大会。今年6月,十一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措施及分工方案》,形成了“上海方案”。
此次会议是对贯彻落实《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上海方案”和全面推进上海司法鉴定行业改革发展、治理整顿的动员部署。会议下发了《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整顿治理方案》,聚焦规范司法鉴定活动,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净化司法鉴定执业环境和做强上海司法鉴定行业品牌,抓住偏离司法鉴定公益属性、鉴定机构和“黄牛”勾联、违规提供“上门服务”等20个整治重点,补齐短板,全面深入排查,全力落实整改,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严肃追责问责、强化治理实效的整治要求。
会上,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协表示,治理整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上海司法鉴定行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他提出,要全面围绕改革,为司法鉴定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打造司法鉴定法律服务重要品牌。建设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水平鉴定机构,建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公益机构为主体、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司法鉴定机构体系和健全的司法鉴定公共服务体系; 要实施鉴定机构等级评定。以机构规模、业务能力、设备、管理水平、机构质量等五个方面为主要指标,建立机构分级管理制度,着力培育一批高资质高水平的司法鉴定机构;要加强司法鉴定智能化建设。以“智慧司鉴”为抓手,开发建设一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司法鉴定业务管理平台,推进司法鉴定委托受理、鉴定过程、鉴定意见审核签发等关键环节、核心程序的流程管理,确保司法鉴定公开透明、专业科学、客观公正。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