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不为人知的抗日“首次”战绩民
国时对日军最早的三次打击是谁打响的抗战第一枪成功打击日军航空兵的最早记录江桥抗战:首战之中的首胜首次击毙日军联队长最早的三次歼灭战首次击毙日军士兵首次击毙日军军官首次击毙日军大队长首次击毁日军坦克首次俘虏日军大队长击毙的第一名“日本籍伪军将领”全面抗战中击毙的第一名日军少将甲
午战争之后首次打击日舰中苏并肩抗战的首个战绩局部抗战首次击毙日军少将
二、稀见史料还原重大事件细节
“一·二八”淞沪事变是怎么开始的侵
华日军何时首次攻击中国的首都中
国空军的意大利顾问抗战之初中国最大的伤兵医院在哪儿透过铁证看南京溧水大轰炸惨案菊花台上的日军“表忠碑”由来的考证历史照片还原“汪伪还都纪念塔”的史实侵华日军曾击落中国民航客机浴火重生的校园……(略)
【编辑推荐】
★梳理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日首次战绩
★挖掘稀见史料,首次还原抗战史上重大事件细节
★发现老照片背后的抗日经典案例
【内容简介】
作者对照大量中日双方史料,从细节入手,力图重建抗战史,不仅厘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疑问,还丰富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血肉,使得抗战史的历史阅读更加有趣,故事性更强。作者挖掘稀见史料,首次还原抗战史上重大事件细节。
【媒体评论】
这位“老胡”在搜寻中日双方史料上均为高手,而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迅速锁定相关碎片并将二者拼接弥合,以“多机位镜头”剪辑完成高质量的史实重建,更是无人堪出其右——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
作者在这本书中厘清的诸多抗战史小题目,有的意义相当重大。可以预期的是,这些优异的成果最终会在宏观抗战史叙事的权威读本中被予以认定。
——余戈(著名抗战史研究者、“滇西抗战三部曲”作者)
每个历史研究者都会经历一段面对历史资料无所适从的茫然期,卓然显然很顺利地度过了这段时期……卓然做稀见史料相当有成绩,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更为细微更不为人注意的部分。
卓然和许许多多卓然一样的历史学家,就是勤勤恳恳的匠人。
——却却(著名作家, 《战长沙》 作者)
【作者简介】
胡卓然,抗战史学者,历史研究者。已出版抗战史著作《敌后传奇:中日稀见史料对照下的红色抗日传奇》(西苑出版社,2012年9月)、《魂兮归来:不该忘记的十四年东北抗战》(与人合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10月)、《铁证如山——侵华日军溧水大轰炸实录》(主编,南京出版社,2016年11月)。
在报刊发表各类历史题材文章百余篇。其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报道过。
【前言】
我是通过作家萨苏知道胡卓然这个名字的,他称之为“老胡”,态度言语间均极为推重。其时,我建议萨苏为我供职的解放军出版社写一本书,这就是后来出版的《日军眼中的中共抗战》 第一卷。当时萨苏对我说,从日方史料中寻找与东北抗联和八路军、新四军作战的记录不难,但要找到中方的详实史料与日方史料进行“互参”,那就要找“老胡”联手来干了。
几年后我才真切感受到,这位“老胡”在搜寻中日双方史料上为高手,而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迅速锁定相关碎片并将二者拼接弥合,以“多机位镜头”剪辑完成高质量的史实重建,更是无人堪出其右——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
后来,我就把胡卓然与我结识的另一位历史“大咖”胡博,并称为“二胡”。胡博的强项是民国军制、军队沿革与军事人物志,其多年积累常令人有“肉身档案馆”之叹,尤其是对于军事人物之熟稔,宛如从民国“穿越”而来的一位军政部铨叙厅官员。我与“二胡”的交往主要在网络上,每有难题必先向二位咨询求援,十之八九会获得超乎预期的精彩回复。这“二胡”所演奏之美妙音乐,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之不可或缺。
大致而言,在军史战史研究这个行当里,我们这些人都属于“微观派”。但这个概括经不起一个反诘:真正能把一段史实弄清楚的,哪个没有微观考据的功夫?只能说,“微观”研究在国内这个环境中长期稀缺,挂了空档而已。“微观”研究风景迷人,甚至可以说撼人心魄。我相信,在大而无当的泛泛而论、高谈阔论的环境中浸淫久了,读者捧读作者的这本书时是会感到惊愕的:“咋搞得这么细?”“原来是这样!”“这才是真的!”可以想象,最简单通俗的读后感不外乎这几句。
……(略)余戈2017年12月3日于北京磨洗堂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