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川
鸡鸣闻两镇,一脚踏两省。一直以来,两个行政区划的交界地都是管理的“老大难”,管多了容易引发“过界”矛盾,管少了就变成了社会问题堆积的“两不管”地带。如何巧妙地管理、实现“1+1>2”的双赢效果,着实考验着两地行政部门的执法管理水平。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上海与苏浙皖三省间的联系日渐密切。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嘉兴市更是因多个村镇毗邻接壤,成为了地理相通的“近邻”。随着往来的日益频繁,记者注意到,金山与嘉兴的交界地不仅没有变得“复杂难管”,反而日趋和谐。
记者走访发现,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得益于两地10年前就开始的边界共建计划。日前,两地政法委牵头再次签约共建,将最大限度实现“类案同处”,并将建立跨区域违法犯罪记录与社会信用挂钩机制。
10里水泥路
变身平安法治示范路
金山区吕巷镇与湖州市新埭镇相邻,是典型的两省市交界地。两地虽属两个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划,但是在边界治理问题上,却没有各干各的,而是有事“商量”着来。就这样,两地行政部门勇敢“跨界”,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长达10里的边界平安法治文化示范路。
这条示范路并非虚指,而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水泥路。一半在吕巷镇蔷薇村,另一半则在新埭镇的兴旺村,两村一路相连。
一条水泥路怎么会成为法治示范路?日前,记者来到了这条颇为有名的边界路。路的中间是一个无名道口,过了道口就是兴旺村。在道口处,由两镇共同派出的民警、联防队员和志愿者正在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据了解,吕巷镇与新埭镇之间往来频繁,每天有1000多人往返两地工作,让这个看上去不大的省际道口热闹起来。而对路经该道口的车辆进行检查,则始于十年前。
当时,每逢重大活动,金山、嘉兴两地环浙、环沪的“护城河”建设任务繁重,又加上边界治安情况复杂,跨界作案、流窜作案时有发生。金山区与嘉兴市两地政法委痛定思痛,在梳理之前问题和总结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共建平安边界对接签约,初步明确了“警力支援联手、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道口检查联合、信息资源联享、特殊人群联管”的“六联”机制。
上海世博会之前,金山区与嘉兴市在边界地带加强治安合作,将省际道口纳入重点防控区域,蔷薇村与兴旺村之间的道口也是其中之一。两地共同派出力量进行双向“守门”,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不仅经受住了2010年世博会、2015年亚信峰会的考验,今年上海首届进口博览会期间,该道口又将迎来一波繁忙节奏。
目前,两地政法委在原有“六联”机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展,增加了“组织体系联合、工作制度联建、技防设施联建、法治宣传联袂”,正式形成了“十联”机制,让边界平安建设真正体融入两地的各个方面。
事实证明,“十联”机制在金山平安边界的建设中功不可没,目前,跨界作案、流窜作案等得到有效遏制,边界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记者注意到,在蔷薇村与兴旺村中间的无名道口处,树立着一块“共建平安边界 幸福两地人民”的展示牌,上面详细记录了“十联”工作机制,为这一条普通的水泥路烙印上了法治底色。
村监控室吸引
邻省村干部来“取经”
秦望村位于金山区张堰镇,这是一个拥有3772人的大村。它毗邻镇中心,又加上镇工业园区也在村内,流动人口众多,让秦望村成为了典型的城乡结合部。2016年,秦望村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同时,随着动迁、环境整治、拆违和河道保护等工作的推进,村内矛盾纠纷多发,社会管理难度增大。
如何科学治理村子,让村子重新恢复安静祥和,成为堵在村干部心头的大事。2017年初,秦望村党总支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平安网格+”管理模式,并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监督”的平安建设新模式。
走进秦望村居民委员会,无不透露着科技化气息。正对村委会门口,有一台便民信息屏,居民可自助点击浏览、查询最新的村内政策和信息。信息屏左边一间房间足有40平方米大,里面只有一张办公桌,办公桌对面却是一面视频墙,这就是秦望村的独立监控室。
通过办公桌上的电脑和对面的视频墙,可以任意调取全村212个高清探头。村内所有公共区域和大小路口实现了监控全覆盖。据介绍,这套监控软件是由村委会聘请专业科技公司研发的“平安网格+”软件,该软件集成了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关爱人员、党员、房屋、环境卫生、土地、河道、党建服务站点等信息,有效实现了多网联动,构成了秦望村的“平安网格+”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软件,秦望村不仅在社会治安上取得了可控案件“零案发”的成绩,还实现了对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差异化管理,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实现实时监控,以及直接锁定非法建筑、河道污染等问题,让村居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便捷。
令秦望村没想到的是,这套软件的神奇作用不仅在金山区内流传,还吸引了相邻省市的目光。不久前,平湖市林埭镇新庄村的一位村干部来到秦望村挂职锻炼,在看到这一监控系统后大为振奋,连续三天待在监控室内请教工作人员,直到将所有工作原理全部学会之后才回到新庄村。
没过多久,新庄村也上线了这样一套监控系统,并且在秦望村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升级改造。目前,这一系统正在两地间逐步推广起来,让更多的村镇享受到了信息化管理带来的高效便利。
两地间互派领导干部挂职锻炼的机制,不仅将两地许多优秀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跨区域传播,也使跨行政区域合作变得更加和谐自然,让边界安全更加稳如铁桶。
签约法治共建,
最大限度实现“类案同处”
为进一步巩固金山、嘉兴两地边界共建的成果,日前,“金山区—嘉兴市政法系统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座谈会”在金山区召开,会上,两地政法委书记共同签署了《金山区—嘉兴市政法系统推进更高质量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 指出,两地将创新完善协调联动合作的区域平安建设体系,筑牢政治安全和公共安全联合防线。持续推进两地平安省际边界建设,深化边界“十联”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平安边界外延内涵,积极引导两地毗邻的九镇一街道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共同培育打造有影响的平安示范边界品牌。
同时,金山与嘉兴还将加强跨区域专业化智慧力量、扁平化智慧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善跨区域车辆、船舶等交通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在区域法治环境建设方面,《合作协议》 将重点促进类案的释法统一。
接下来,两地政法部门将梳理两地执法司法政策和法律适用标准,建立促进释法统一的互动交流机制,完善释法不统一问题的发现汇总、协调研判、以及反馈等工作机制,促进两地类案释法统一,最大限度做到“类案同处”。
同时,两地还将推动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合作,对于涉及两地的黑恶势力犯罪、破坏环境资源、非法金融等跨区域违法犯罪,两地将建立跨区域重大案件信息事前会商及联合发布机制、联合办案机制等,并将建立跨区域违法犯罪记录与社会信用挂钩机制,共同研究办理跨区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
在破解法院执行难方面,两地将进一步落实“金山、嘉善、平湖协作执行机制”,扩大司法执行联动协作区域,全面建立关联案件信息通报和查询机制、委托执行案件台账及对账制度,实现执行工作共赢。
据悉,两地政法系统还将探索建立互补共赢的区域执法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两地政法干部交流,搭建两地政法干部交流轮岗挂职平台,互派优秀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同时,探索建立跨区域社会组织队伍,加强两地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在巡逻、调解、管控、安置帮教、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合作,联手培育一批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社会工作及志愿者队伍,使之成为重大安保、平安创建、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有效补充力量。
本版摄影 见习记者 王川
社会治理创新基层样本
上海市委政法委 上海法治报社 联合主办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