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近期,上海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饮用水水质标准,最快有望从今年10月起施行。上海版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指标新增了5项,达到111项,并对原有的40项指标进行大幅提升。
《上海市饮用水水质标准》 历经5年多研究、1年多编制,重点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环境保护署等组织机构在饮用水方面的标准,力争做到大多数指标基本一致。因此,和现行的我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比,上海版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多项指标趋于严格,不少指标甚至严格了一倍以上。比如浑浊度限值从1NTU缩紧到了0.5NTU,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的残留量上限按新标准也削减了一半。
上海版饮用水水质标准除了是全国首个地方饮用水水质标准,向国际一流水准看齐以外,还有一项创举,就是将二次供水领域的饮用水也纳入标准覆盖范围。这意味着从水厂到水龙头,包括小区高层水箱里的饮用水都在其范围内。
截至2017年底,全市中心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今年郊区改造任务也有望完成,新的水质标准实施后,将倒逼这些设施的管理方用更高的标准加强管理,避免空有好设施,管理跟不上,二次供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发生。
至于实施更严格的新版标准,上海已事先进行了多次“路演”,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不合格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二次供水领域,上海有信心在明年年底前,能够完全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