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那些悬案

2018年08月29日 B02 :非常阅读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262

  《历史侦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广东人民出版社

  黄宇和 著

  目录

  第一章 导言:当不成侦探者不配治史第二章 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论第三章 林则徐乃制毒巨枭?第四章 鸦片有益论第五章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秘密武器第六章 巴麦尊子爵姓巴麦尊,名字的英文字母缩写是H.J.T.第七章 论三元里抗英乃民间“仇外狂”第八章 论三元里抗英乃官府“仇外狂”第九章 伪造圣旨龙颜大悦论第十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文专著为何欠奉第十一章1856年10月8日英国人指责广州人侮辱其国旗第十二章 中国船受英国国旗保护之谜第十三章 检视1857年1月15日的香港毒面包案第十四章 生牛排和生洋葱妙用无穷第十五章 捏造“六不”总督顺口溜的始作俑者第十六章 捏造“六不”总督顺口溜的幕后主谋第十七章 中外合谋诬蔑皇上的钦差大臣第十八章 通番卖国的边防大员第十九章 还叶名琛个清白第二十章 叶名琛等被俘时之表现(略)

  【编辑推荐】

  ★国际知名孙中山研究学者黄宇和院士,把几十年来结合档案钻研、实地调查、博览群书与历史想象的治史方法与经验,撰写成书。重新检视几十年来以四管齐下治史方法所解决的悬案,不拘大小,逐一娓娓道来。本书在资料搜集的广度、文献解读的深度、实地调查的践行、口述历史的实践等方面,是值得国内学者借鉴的。

  【内容简介】

  作者黄宇和以文明交战的思路,探索中西史学界对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孙中山革命生涯的种种争议,在反驳众多对华夏文明不实指控的同时,亦对华夏文明进行自省。在分享治史经验之余,作者将历来破解中国近代史上形形色色不实传闻的过程一一剖析,把自己多年来不懈努力,以实证调究和搜集到的史料,作进一步的消化诠释。

  《历史侦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试图破解的悬案谣言包括: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鸦片有益?林则徐竟是制毒巨枭?1856年英国人声称其国旗在广州受辱案真相。还叶名琛清白,追踪他“六不总督”污名的来源。两次鸦片战争与孙中山革命如何环环相扣?谁创立了兴中会?孙中山伦敦被绑架是自投罗网?……

  【作者简介】

  黄宇和(John Y.Wong),1946年11月生于广东省番禺县。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终身讲座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院、澳大利亚国家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孙中山、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和近现代中国国际关系。主要著作有《两广总督叶名琛》、《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两次鸦片战争与香港的割让》、《中山先生与英国》、《孙逸仙在伦敦,1896—1897:三民主义思想探源》、《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 等。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林则徐乃制毒巨枭?

  林则徐之成为华夏的民族英雄,最主要的理由是他勇敢地命令英国商人交出他们走私到广东的鸦片,并在虎门销掉。屹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雕塑,就包括虎门销烟的场景。远至美国的纽约市,也竖立了林则徐的塑像。为了纪念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迹,联合国宣布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林则徐可谓享誉国际。

  不料2008年3月27日,本侦探接到一位素未谋面,从不认识,也从没通过信的洋人,名字叫格伦·罗宾倪特(Glenn Robi-nette)的先生,发来一封英文电邮。接着就打来洲际长途电话,自称住在夏威夷,但听不出多大的美国口音,反而其英语文雅之处,更酷似一位英国绅士。他来电之目的是要说他读过拙著《鸩梦: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非常仰慕;而他自己则刚完成了一套两册、25章、共728页的洋洋巨著电子档,力证林则徐并没把英国商人上缴的鸦片销毁掉那么“暴殄天物”,而是用水、盐、石灰等把该缴来的鸦片化解成吗啡售卖。如此大费周章之目的似乎是要牟取暴利。本侦探听得入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吗啡是一种精神科药物,作用在于中枢神经与平滑肌,能改变神经对痛的感受性与反应性,而达到止痛效果,以口服形式为主。因为吗啡具有病人梦寐以求的镇痛效果,所以科学家就以希腊神话当中的梦境与睡眠之神——摩耳甫斯(Morpheus)的名字,将这种麻醉式的镇痛剂命名为“吗啡”(Morphine)。但是,像鸦片一样,吗啡具有成瘾性,因此同样被列为毒品。该作者不言而喻的结论是:林则徐乃中国首位制毒巨枭,该打!

  是耶非耶?本侦探无限好奇,继续耐心听他细诉,结果发觉他整套大作的论点建筑在林则徐把缴来的鸦片放在无数大缸之中,然后添加水、盐(氯化铵,非氯化钠即食盐)。这些水、石灰、氯化铵与鸦片所发生的化学作用是:把鸦片所含的生物碱化解出来,混在沉淀物之中。鸦片含量最丰富的生物碱正是吗啡。

  又说,在西方,300多年以来都是用同样的程序来制造吗啡的。该作者问:难道林则徐之目的是绝无仅有的例外?以此类推,该作者就下结论说:林则徐把这种充满吗啡的沉淀物,添加一些草药等调味品,做成戒毒剂,用来帮助瘾君子戒烟。甚至以戒烟为名,把大量沉淀物售卖给准备戒烟的瘾君子,图牟暴利。

  本侦探细细思考支撑着该高论的两个磨石后,不禁要问:

  第一,该作者确实证明了林则徐所用的盐是氯化铵?而非氯化钠即食盐?若没有,则其说从一开始就不能成立。

  第二,本侦探自从1979年开始,就多次前往虎门做实地调查:当年12月承广州市中山大学的专家骆宝善先生陪同到虎门考察。2004年夏又承广东省档案馆副馆长张平安先生带领。2008年12月19日再承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萧润君先生安排。2009年4月14日更承广东省友协帮助,多次前往虎门考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那些悬案 2018-08-29 2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