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在网剧 《心理罪》 中,每当案件侦破陷入僵局之时,男主角“方木”一现身就有如神助,他根据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通过“心理画像”很快还原出罪犯的形象。在黄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里,储辉就是这样一个同样擅长“画像”的神探。技高一筹的是,他会用“数据”画像。
“消失”的嫌疑人去了哪里?
2012年,辖区内一绿地发生一起抢劫案。监控录像只拍到嫌疑人翻过中间隔离栏去往绿地的一个模糊的人影,然后就不知所踪了。
没有其他线索,案件眼看就要陷入僵局……彼时,储辉刚从市局业务总队回到分局刑侦支队,支队领导决定让这个“从总队来的”储辉试试。
刚接到任务,储辉也觉得很棘手。“嫌疑人往哪个方向离开的?去了哪里?”这些问题不断在储辉的脑子里旋转,储辉决定去现场实地勘察。他按照嫌疑人的行走路线,来来回回翻越隔离栏,而正是在翻越隔离栏的刹那,储辉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他判断嫌疑人很可能是乘地铁离开的。
根据储辉提供的思路,专案组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员,经进一步工作,终于在某地铁站出口发现了嫌疑人并成功将其抓获。这起案件的侦破成为储辉在黄浦刑侦支队的“成名战”。
画像:真人版“方木”助破案
黄浦刑侦支队的同事们都知道,储辉最擅长的就是“画像”,仅仅靠嫌疑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和行为特征,他就能对犯罪嫌疑人的形象和行为进行描绘和重塑,从而帮助侦查员精准锁定嫌疑人。
那是去年3月,徐家汇路某住宅区内发生的一起入室盗窃案件。在侦查中,侦查员发现长宁、徐汇两区同期也发生了两起同类型的案件。
究竟是什么人如此猖狂?随着侦查工作的推进,与此案件相关的信息一点点传回,几天以后,储辉给出了“画像”:他们选择白天作案且所留痕迹甚少,其中必有人懂开锁; 他们不偷大件物品,只偷价值高的小件东西,偷完就走绝不恋战,应该是异地流窜作案; 他们讲究快偷快撤,最方便进出的火车站附近必定是他们的落脚点……
储辉的“画像”一出来,侦查员就把精力放在排摸火车站附近可疑的流动人口上,再结合上海周边城市嘉兴、苏州、杭州、嘉善等地的铁路站点的购票信息。几个条件一汇总,一个7人盗窃团伙很快就跳了出来。
说起自己的看家本事,储辉形象地说,“画像”有点像渔夫织网,一针经线,再一针纬线,它们的交叉点就是一个结头。“一个结头连着一个结头织下去,就能织成一张网,捕鱼的网有了,鱼就休想逃出去。”
从警13年累计
考勤超过30年
储辉是刑侦条线的“王牌猎人”,从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找到破案关键线索,在茫茫人海中将看似无关的信息重新整合找到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在刑事案件破案工作中取得过无数次骄人的战绩。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侦破各类重大刑事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名。曾荣获2017年“上海十佳刑警”等光荣称号,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嘉奖10次。
在采访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让记者格外关注:从警13年,考勤累计工作时间超过30年。对于这数字背后的意义,储辉只是说,他心甘情愿将自己的时间奉献在打击刑事犯罪的第一线。
但让储辉心生愧疚的是,工作的时间多了,留给家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因为工作繁忙,储辉错过了母亲的60大寿、父亲的65岁生日、还有妻子怀孕期间的每一次产检……“但只要我有空,我都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她们。”
毕竟,在储辉看来,带着家人的爱与支持,脚下的这条刑侦路才能走得更远……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