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一根鱼骨与不能说出口的梦话

2018年08月31日 B03 :大墙故事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420

  刘欣楠 制图

  □法治报通讯员 李明祥 张光波

  

  漆黑的铁窗外,月光如银,偶有一两只无家的野猫轻巧地跃过高墙上的电网,时快时慢地穿梭于厚重的铁门与密密的铁栅栏间,瞪着一双绿莹莹,冷冰冰的眼珠子,像似窥探着这戒备森严的“围城”里一个个赎罪的、迷失的、彷徨的灵魂。

  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有人已寐,有人无寐,亦有人在假寐。已寐的人,是那些内心坦然的人,或鼾声如雷或微微噫吁; 无寐的人,是那些站岗值勤的人,比如上海市新收犯监狱高墙上嘹望塔里手握钢枪、严阵以待的武警和监区分控平台目光如炬的值夜民警; 假寐的人,必然是那些心存侥幸、企图瞒天过海的人,比如说王三。

  服刑人员王三,1960年12月生人,籍贯甘肃,因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该服刑人员有长达10年的吸毒史,9次前科劣迹,2014年移押至新收犯监狱服刑。

  王三的故事便是从上了一堂监区的深挖余罪大课后开始的。

  缺钾?

  监狱定期会给服刑人员改善伙食,比如说红烧鱼头,这是服刑人员的最爱。王三却好像没有一丁点的胃口,据其他服刑人员反映,王三的胃口自入监以来一直都很好,但在上完深挖余罪的大课后,他好像彻底变了一个人,食不能下咽,寝不能安枕。监狱的陆警官通过一段时间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王三到底有什么问题?

  陆警官带着这个疑惑与王三进行了第一次接触。

  陆警官问:“看你最近的精神状态不好,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问这话的时候,陆警官锐利的双眼盯着王三躲躲闪闪的眼睛。

  王三迟疑了一下,但又很快作出回答,他说:“我身体缺钾,整天迷迷糊糊的,精神状态自然不好。”这话听起来符合逻辑,但好像是有所准备的,直觉这样告诉陆警官。而且王三说这话时表现得异常镇定,从这种异于本能的镇定里陆警官隐约觉察出了点什么,但想来想去,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职业的敏锐性迫使陆警官在脑子里反反复复回放王三的神情:王三微鼓的腮帮、微颤的鼻翼、游离的眼神、充血的眼珠子、眉心之间隆起的褶皱、甚至是他毛孔里微微渗出的汗……这些都没能逃过陆警官的眼睛。

  紧接着陆警官缓了缓语气,不紧不慢地说:“原来如此啊!那怎么没在你的体检报告上看到?”王三听到这话后,手猛地抽搐了一下,但他很快反应过来,用另一只手假装挠了挠手背,掩饰他的反常,转而故作镇静地笑了笑说:“我以前得过这种病,后来好了,最近肯定是又犯老毛病了。”

  陆警官对着王三笑了笑:“明天带你到医务所体检一下。”

  王三赶忙说:“警官谢谢你,没必要,反正我就在这里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分流了,不麻烦你了。”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中闪现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恐慌。

  陆警官死死盯着王三的眼睛,停顿了三四秒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能不能分流,现在还不好说,所以得带你去检查,你说呢?”

  陆警官与王三的第一次接触看似风平浪静,但这其中的“较量”已到了暗流涌动的地步。陆警官初步判断王三肯定有问题。这是一种职业的敏感,语言根本就说不清道不明。

  第二天陆警官带王三到医务所进行检查,路上王三一再表示不想麻烦警官,陆警官愈发觉得这是假象,他半开玩笑式,但又带着试探性的口气对王三说:“怎么了?你怕检查出其他毛病?放心,你的心病是检查不出来的。”王三只好苦笑一下,没有再多言。

  很快检查结果就出来了,王三身体状态良好,各项机能并无异常,重点是并不缺钾。陆警官把体检表拿给了王三,王三接过体检表的那一刻,脸色极其难看,“唰”地一下铁青,很快又涨红。他故做尴尬地说:“警官,对不起,我不识字。”

  陆警官思量了一下,将体检报告念给王三听:“你给我听好了,你身体各项指标正常,重点是不缺钾。”陆警官故意把“不缺钾”三个字拖长了音,王三假装无奈地看着面前这位警官。

  紧接着陆警官反问:“那你为什么会精神不振,很明显你最近的状态和才入监的时候判若两人嘛!”王三听了这话后,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可是始终都没有说出一个字来。陆警官把声音提高了八度:“我看你是有心病,而且这心病还不轻。”

  鱼骨?

  通过这两次的心理较量,陆警官把情况汇报给了监区,监区心理团队对王三做了一次评估,成立了攻坚团队全面搜集王三的材料,包括他的人生轨迹、生活习性、交际圈子等等。很快,监狱民警就获悉了一条重要线索,王三藏了一根鱼骨。

  鉴于王三是“多进宫”的老官司,根据经验判断,他肯定不会轻易开口说出藏鱼骨的真实目的。为了不打草惊蛇,监区对“鱼骨”这一情况没有立刻采取行动,想看看王三下一步有何动作。但是,鱼骨毕竟有危险性,如何防止王三利用这一根鱼骨自伤自残?到底是任其发展,还是做到防控有备?监区召开了紧急会议,经过研究决定对王三进行一次心理干预,原则是不惊动他,但又要给他藏匿的这一根鱼骨冠一个“合理用途”。

  心理咨询师构建出一套心理干预预案后,第一次对王三进行心理干预。

  “我们发现你藏着一根鱼骨,你是不是用来剔牙啊?”心理咨询师问王三。“剔牙”其实就是给王三藏的这一根鱼骨冠名了一个合理的用途,也是故意说给王三听,目的是把他引向预设的方向。

  王三听了咨询师这话后,先是一愣,紧接应和:“对,我是用来剔牙的,我牙口不好,吃东西老是卡进牙缝里,是不是违反监纪了?那我就把它交出来。”“我还以为你别有用途。”咨询师笑了笑表示。王三故作镇定地回答:“还能有什么用途啊?警官你放心我不会用它自伤自残的,刑期就一年多,不至于,没那个必要。”

  随着咨询师提出想看看鱼骨的要求,王三从衣角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了鱼骨。咨询师仔细端详着这根长约6公分的鱼骨,发现它上面有血渍,眉头一皱:“你牙龈出血啊?这鱼骨有上怎么还有血渍?”

  王三神情有点慌乱,赶忙回答:“对对,牙龈出血,天天都吃大米饭,上火正常,正常。”前半句话说得含含糊糊,后半句又说得极其清楚。

  监狱民警从这一次对王三的心理干预及引导分析,基本可以排除王三用鱼骨自伤自残的可能,但从整个心理干预过程来看,咨询师判断他肯定藏着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终于在服刑人员洗澡日的时候,王三的秘密暴露了大半。

  梦话?

  洗澡时,王三怎么也不肯脱衣服,舒服地洗一次澡对服刑人员来说不比吃鱼头的诱惑小,王三到底怎么了?这引起了张警官的注意。抵不住压力的王三终于脱光了衣服,那一刻张警官惊讶地发现,王三的大腿根部几乎是一片血肉模糊,仔细一看全都是针尖大小的血孔,很显然王三自己用鱼骨扎的。

  许多疑问浮现在张警官的脑海,他极其严肃地问:“王三,你大腿上扎这么多洞干什么?”王三被这不容置疑的语气给震慑住了,一下反应不及,竟脱口而出说:“我怕自己睡着了说梦话……”话刚出口,王三似是如梦初醒,赶忙结结巴巴地纠正:“我胃疼,疼得厉害,把腿扎疼了,胃就不疼了……”

  然而张警官已经捕捉到了关键信息:王三怕自己睡着了说梦话。这梦话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一般的梦话哪里至于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对待自己?这梦话一定不简单,张警官这样想。

  张警官对王三进行了控制,并将情况第一时间向上汇报至监狱。监狱得知后,组织侦讯团队对王三进行了第一次突击侦讯。

  面对讯问,王三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完全超乎想象,而侦讯团队所掌握的资料也十分有限。这是一场智慧和心理的较量,如果稍有不慎出现侦讯言语上的漏洞,结果必将是前功尽弃。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监狱对王三进行了相关心理测量。结果显示,王三心理重度紧张、重度焦虑、并有严重回避测试倾向、说谎等因子值极度偏高。此时,王三已经感觉到了压力逼近,愈发心神不宁。每当问到他所担心的梦话到底是什么时,他总是东拉西扯,一会儿说梦到自己死去的母亲,一会儿说他得罪过谁,怕出去遭人报复……

  王三恐惧自己说出的梦话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棘手的关键点。

  在这万分关键的时刻,监狱收到了异地公安机关的一份协查通报,根据协查通报提供的线索,王三与多年前一起杀人抢劫案可能有关联。

  对王三的侦讯进行了整整进行了两天,有所突破,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始终“打着太极”的王三此时也已经疲惫不堪,不停打着呵欠。终于,他请求警官:“我这么多年就一直没踏实合过眼,让我先眯一下可以吗?”

  在侦讯思路经过多次调整后,王三的心理防线终于彻底崩溃了,全盘托出了他多年前在外地抢劫杀人碎尸的暴行。原来这就是他一直所恐惧的梦话真相。

  余罪交代清楚后,王三深深叹了口气:“夜里一直不敢看猫的眼睛,像镜子一样照得心惊胆颤,更是无处遁形……” (文中王三为化名)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一根鱼骨与不能说出口的梦话 2018-08-31 2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