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嘉华 记录:林可依
嘉华事业成功,更让人羡慕的是有一个比他年轻好几岁且又十分漂亮的妻子。但是面对别人艳羡的目光,嘉华却是有苦难言。妻子蓉丽精明能干,把家里管得妥妥帖帖,也陪着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嘉华对她也真心感激。但是,嘉华却很难说自己是真正爱妻子的。因为蓉丽太过现实和精明,人过中年,嘉华才明白这并不是自己想要找的那类人。但是,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嘉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样的现实。只是,心里似乎总有些不甘……
别人都羡慕我有漂亮妻子
每次我带蓉丽出去应酬,都能看到别人羡慕的眼光。
确实,我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不但是个事业成功人士,更难得的是,老婆还年轻漂亮。蓉丽是我的结发妻子,比我小五岁,但可能是我工作比较辛苦,应酬又比较多的缘故,这些年我的头发几乎白了一大半,看上去十分苍老。而蓉丽却因为保养得宜,再加上本身就长得漂亮,这些年却像冻了龄一般,一点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有件事,蓉丽一直很得意。那年春节,我和蓉丽一起去南方。蓉丽硬是拉着我陪她逛街,结果在一家服装店,蓉丽看中了一套套装。她一边试衣服,一边不时地征询我的意见。可能看她口气很娇嗲,营业员不由多看了我们几眼。
事后,蓉丽得意地说,她看那个营业员的眼光很怪异,似乎是把她认作了我的小三。我明白蓉丽的言下之意,她觉得自己看上去年轻漂亮,所以才被人误会为我的小三。看她得意洋洋的样子,我除了好笑,还有点说不出的味道。
不错,蓉丽在外貌上是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很多朋友羡慕我的原因。这似乎是中国男人的共识:找老婆就是要找年轻漂亮的,尤其事业成功的男人,有个漂亮老婆就更有面子了。但我恰恰不这么认为,这绝对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虽然在别人面前,我是很有面子,但婚姻像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和蓉丽的婚姻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幸福。或者说,蓉丽可能是觉得很幸福,但对我而言,一个徒有其表却没有内涵的老婆却让我感觉很累很累。
我和她相识于微时
我和蓉丽应该用相识于微时来形容。我是外地人,在上海读的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留了下来。那时大学毕业生是统一分配的。我被分配进了一家规模颇大的国企,搞技术工作。
那时我们厂福利好,工资高,我又是厂里的技术员,硬件条件算不错的。眼看着到了婚娶之年,单位里很多热情的同事就开始忙着给我介绍对象。就这样,我认识了蓉丽。
蓉丽也在一家国企工作,工作清闲稳定。虽然学历不高,但是胜在长相漂亮,而且又是上海人。当时,很多人都对我说,能找到蓉丽是我的福气,让我抓住机会,快把事情定下来。
说实话,那时我年轻,确实并不是很懂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只是觉得别人说的有道理。而且蓉丽也确实精明能干。和同龄女孩相比,她更成熟,也更现实。虽然年龄比我小,却似乎比我更懂得人情世故。那时,单位还有住房分配,但像我这样单身的情况,是分不到房子的,只能住集体宿舍。
蓉丽了解情况后,就直截了当地和我说赶快把结婚证办了,这样就能快点拿到房子,省得夜长梦多。她说得似乎不错。同时,我老家的父母也催了我很多次,快点把人生大事定下来。听到蓉丽的条件,又看了她的照片,他们都很满意,尤其是上海人这一条,他们说我一个人在上海,就需要找个上海本地的,不管怎么样上海总有些关系,万一以后我遇到什么事,也好有人商量商量,搭把手帮个忙。
就这样,我和蓉丽领取了结婚证,并很快办了酒席,正式成为了夫妻。
刚开始,我和蓉丽确实过得很甜蜜。蓉丽很能干,和很多娇生惯养的上海女孩子不一样,她样样家务都上得了手,尤其擅长做饭,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地做各种好吃的给我吃。本来瘦瘦的我,没过多久就被她养得胖胖的了。蓉丽下班也没什么应酬,就是回家做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说实话,有时候我也觉得蓉丽不太像她这个年纪的女生。她很少出去玩,也没什么朋友,仿佛所有的乐趣就是回家做家务。有一次,他们单位团支部组织团员出去搞活动,白天去古镇水乡周庄游玩,晚上几个年轻人就哄着一起去吃当时最流行的肯德基。
结果,晚上回到家,蓉丽就和我抱怨说,这个肯德基有什么好吃的,贵么贵得要命,买一份肯德基的钱还不如自己去菜场买个老母鸡,一家人都可以吃了。她说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我很想告诉她,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的。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想了半天,我还是没把这句话说出口。
不多久,我们的儿子就出生了。于是,蓉丽又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了儿子身上。不可否认,蓉丽是个称职的母亲。为了带儿子方便,她本来不会骑自行车的,硬生生地在摔了不下十几次,身上摔得满是淤青的情况下,把骑自行车给学会了。我不擅长家务,更不会带孩子,蓉丽就一个人承包了所有的家务,还要一个人带孩子,很是辛苦。
从这一点来说,我确实很佩服她,也很感激她。
她陪我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儿子出生没几年,我们单位就因为产品不对路而开始效益下滑。后来,员工就开始慢慢地下岗。先是工人,后来就轮到了我们这些技术岗位。
刚下岗的那段日子,我确实很迷茫。儿子还小,负担很重,光靠蓉丽一个人的收入真的很难支撑。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最后,我终于决定破釜沉舟,下海自己经商。
创业确实很艰辛。我天天在外面跑业务,家就全部扔给了蓉丽。她倒是毫无怨言,不仅为我管好后院,还想方设法地帮我托关系、拉业务。
有一次,蓉丽无意中告诉我一件事,他们办公室有个同事,老公是在一家大型国企做办公室主任的,后勤采购这一块都归他管,权力很大。蓉丽就想让她帮帮忙,能进点我们的产品。没想到,那个同事非但不帮忙,还撂了一句话给她:“做事情要靠自己,别总想着让别人来帮你。”
虽然我知道蓉丽说这些都是无意的,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但我心里还是特别难受。我觉得对不起蓉丽,让她为了我听这些冷言冷语,受这么多的委屈。我对自己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赚很多钱,让蓉丽和儿子都过上好日子。
经过几年的打拼,我的公司终于开始扭亏为盈,越做越好,逐步走上了正轨。
有了钱,我首先就是买了套大房子。让蓉丽和儿子都享受一下。接着,我又让蓉丽去学了驾驶证,给她买了一辆车,这么多年她一直都是自行车、电动车到处带着儿子跑,现在我有能力了,自然不能让她继续这么辛苦。
我还鼓励蓉丽多打扮,她的底子很好,五官都长得很漂亮。但是嫁给我这么些年,一方面是没时间,一方面也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她一直都是素面朝天,也很少买新衣服。对此,我一直都是心怀愧疚。果然,打扮过后的蓉丽看上去比原来更漂亮,也更年轻了。
我的婚姻并不快乐
生活的重负逐渐减轻,我以为好日子快开始了。可是,蓉丽身上精明甚至世俗的一面却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让我越来越难以忍受。
我父母这么多年一直在老家,除了我结婚时来过上海一次,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再来过。家里买了大房子,我就想着把两个老人都接出来住段日子,也让他们享享儿子的福。
蓉丽倒是没说反对。但我父母来后,蓉丽的脸色就一天比一天难看。和我父母说话,她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我实在看不下去。我不好意思说破,就提醒蓉丽对我父母多担待些,毕竟他们年龄大了,也难得到我们这里住,蓉丽却立刻一副委屈的表情,说她并没亏待我父母,天天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还要怎样?
还有一次,我提前下班回家,看到做清洁的阿姨正拿着客卫的洗发水在捣鼓。我觉得奇怪就问了一句,阿姨吓坏了,只能老实地告诉我,是蓉丽让她用劣质洗发水把品牌洗发水瓶里的洗发水给换了。我惊异地问为什么,阿姨吞吞吐吐地说,蓉丽说了,我父母都是乡下人,给他们好的洗发水他们也不懂,白白浪费了。
我气得浑身发抖,却不便和蓉丽明说,怕她因此迁怒阿姨,连累了她。但这件事以后,我就对蓉丽有了看法。
公司越做越大,蓉丽提出要让她妹妹来我公司做财务。她的理由是,自家人做事更放心。何况,她妹妹学了财务总要有用武之地。我并不想让蓉丽的妹妹来做财务。她本来是商场里的营业员,后来商场关门,她就失业了,靠自学考了个会计上岗证,平时给些小公司做做兼职。我总觉得她不是科班出身,专业水平不够。可是架不住蓉丽的一再怂恿,我只能答应了。
果然,蓉丽妹妹的水准确实不怎么样,可是碍于她是小姨子,我也不能多说什么。
直到有一次,我偶然听到蓉丽给她妈打电话,我才明白了她的真实意图。原来,蓉丽就是怕我有钱了,会花心,所以才让她妹妹帮我管帐,就是好掌握我的资金流向,了解我的盈利情况。说白了,她妹妹就是她派来监视我的。夫妻之间都这样套路,我真不懂蓉丽对我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了。
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和蓉丽也一直存在着分歧。
我的理念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做他自己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蓉丽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是那种随大流、赶潮流的人。儿子高中尚未毕业,她就坚决要把儿子送出国去学习。我觉得孩子还小,就算要出国,也起码等到高中毕业再说。何况,还要看孩子自己愿不愿意。可蓉丽却非常坚持。她认为出过国镀过金就是不一样,说起来也好听,说得响。其实她就是虚荣心作怪,可是面对她的强势,我又只能答应。
儿子高二就出国了。为此,我和蓉丽一年要去美国两次,既花精力又花时间,经济付出更是不提了。可是蓉丽乐此不疲,每次都在朋友圈里晒得不亦乐乎。
如今,儿子大学毕业了,可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打算。毕竟,他的学业也不算优秀,反而是这么些年在国外,和国内的很多状况都脱了钩。
蓉丽一直兴致勃勃地生活在她自己构造的快乐中,我却时常感到无可奈何。婚姻还要继续,别人看到的依然是我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表象。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样的婚姻其实常常让我感觉不快乐……
手记
睁眼恋爱,闭眼结婚
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不为柴米油盐困扰的婚姻也会有它的烦恼。嘉华的前半辈子都在为生存、生活而奋斗,待到一切尘埃落定,可以缓下脚步喘口气,他才蓦然发现原来身边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那个人并不是真正想要的。
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有时确实会选错了人。自以为合适自己的那个,到头来才发现根本不适合。人生中这样的误会并不少见。不过婚姻不是儿戏,不像其他的事情,有些错了可以从头来过。所以,一段感情的开始一定要慎之又慎,而不是事后的追悔莫及。
睁眼恋爱,闭眼结婚。老人的话从来都是不错的。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