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通过系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自动生成裁判文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海南省高院法官王丹丹口中所说的系统,就是海南省法院研发的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系统。
2015年1月,海南成为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海南省法院借助大数据东风,积极打造“智慧法院”,以海南司法大数据分析工作为平台,自主探索打造了在全国法院处于领先地位、独具特色的具有“十个一键功能”智慧审判系统,量刑规范化辅助系统,电子卷宗系统等,实现了智能文书分析、文书生成、自动匹配精准相似案例等功能,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和服务法官办案,切实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有效提升了审判质效,在“智慧法院”建设之路上走出了“海南模式”。
智慧服务,
法官配上“智能秘书”
海南省高院刑二庭法官助理胡彪将一起黎某故意伤害案的起诉书导入“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只见系统自动提取黎某的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自动推送关联法条和类案,并依据历史量刑数据自动推荐5个月的量刑建议。
2017年4月,海南省高院积极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出覆盖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全方位“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系统”(简称智能量刑系统)上岗,它不仅能辅助法官办案,还破解了量刑公正难题。这也使得海南量刑规范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受到最高法院的充分肯定,一些经验在全国推广。
据了解,该系统涵盖23个常见罪名加2个刑种适用,具有智能识别提取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自动推送关联法条和类案,自动依据历史量刑数据推荐量刑,自动生成程序性法律文书和框架性裁判文书以及多维数据统计等功能。
“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判决的准确性,提升了办案效率。智能的案例推送和法条推送,增强了法官作出判决的信心。”海南高院刑二庭庭长孙斯霞说。
智慧办案,
简单裁判文书自动生成
一方面法院的诉讼案件井喷,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一方面人工智能、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新形势、大环境下,法官如何办案才能更加公正高效?这开启了信息化和司法的一次深度融合。2017年7月,海南一中院尝试将智能化引入办案流程,研发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并上线试运行。
在立案登记阶段,海南省一中院就有专人对所有案件材料进行随案扫描,实现电子卷宗在业务庭之间的网上同步移送; 审判阶段随案扫录答辩状、庭审笔录、新的证据材料,电子卷宗自动生成、卷宗目录智能分类。
电子卷宗采集后,智能审判系统进行文件化、数据化和结构化处理,提取出关键信息点,从而实现程序性文书百分百生成、简单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复杂案件裁判文书辅助撰写。这样一来,法官和书记员的事务性工作大量减轻,审判质效也水涨船高。
电子卷宗不仅方便了法官办案,也提高了合议庭合议案件的效率。海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剑则表示,电子卷宗也为公安民警、检察官、律师等提供了便捷,“以前到法院调阅卷宗,需要提前申请,现在拿律师证就可以调阅了。”
据了解,作为全省最先实现卷宗全程电子化的法院,截至目前,海南省一中院已同步生成3500余件案件卷宗,完成了近60万页电子档案的扫描和录入。
智慧送达,
手机上可收取法律文书
“一分钟内可以完成送达。”海南省高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助理武建鹏打开“十个一键功能”系统现场演示,进入“一键送达”,只需一键点击,一份完成的房屋纠纷案法律文书即通过EMS送达成功。
“邮寄送达需要手填邮寄单子,当事人多的案件往往一个小时都写不完。现在使用短信送达,只要在送达平台信息管理系统中输入当事人手机号码,便可自动生成送达文书,并能即时发送,从发送到形成送达报告,用时不过一两分钟。大多数当事人收到短信后会回电确认,不仅方便了当事人及时收到诉讼相关信息,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武建鹏表示电子送达很方便。
这一切都归功于“十个一键功能”智慧审判系统带来的便捷。
为了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海南省高院积极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成功打造了在全国法院处于领先地位、独具特色的具有“十个一键功能”的智慧审判系统,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和服务法官办案,有效提高了审判质效,该系统被最高院认可并作为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向全国推送。
“我们的目标就是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海南智慧法院,目前,智慧法院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实现了法院主要业务网上办理。”据海省南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凤超介绍,海南法院已经开始实施“12446”发展计划,推进海南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还将推出“微法院”掌上应用,实现线上开展诉讼活动。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