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昨天市政府召开了“基本管理单元推进会”。会上披露,本市首批66个基本管理单元运行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第二批27个基本管理单元的功能建设,年内将全部完成。目前,全市93个基本管理单元涉及60多个镇,覆盖人口达450多万,约占上海市常住人口的五分之一。基本管理单元不断强化社区协商共治,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2015年,市民政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出台《关于做实本市郊区基本管理单元的意见(试行)》,最终确定了本市首批66个基本管理单元实施名单。对于“基本管理单元”的概念界定,是指在本市郊区城市化区域集中连片、边界范围相对清晰(一般应为2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常住人口一般应在2万人以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和群众认同、管理服务相对自成系统的城市人口聚集区,是承载和配置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会管理的非行政层级基本单元。
基本管理单元重点配置“3+3”管理服务资源,分别是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化活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安警力等管理服务设施和力量。社区公共服务方面,通过设置中心、分中心、服务站等方式提供; 城市管理方面,设置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站,配置相应的监管力量; 市场监管方面,通过设置综合监管站所等方式,协助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计量诚信、食品安全和药品监督等管理工作; 公安警力方面,设置派出所或警务站,加强警力配备。
据了解,上海首批66个基本管理单元运行一年多以来,已普遍建立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社区党委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明显; 同时,高标准配置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卫生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或分中心),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办事、看病和文化休闲娱乐,从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的便捷性和多样性显著提升。
此外,各区积极落实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执法管理力量向基本管理单元一线下沉,极大缓解了基层执法压力,有效促进了执法工作合力不断提升,使得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各基本管理单元以社区委员会为依托,引导多元力量参与,不断强化社区协商共治,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