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川
本报讯 截至上个月,普陀区各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指标基本已完成,分类居住区覆盖户数新增62555户,完成率114.1%; 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6次,发放整改单41张,发放处罚单29张,处罚金额22400元。这是记者昨天从普陀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得的信息。
昨天上午10点,记者跟随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甘泉街道、区城投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甘泉街道的长富大厦。在这里,配置湿垃圾粉碎机的垃圾箱房正在紧张运转中。小区居民将一袋袋厨余垃圾丢入湿垃圾桶内,一名工作人员麻利地将湿垃圾进行简单拣选后,丢入粉碎机内,很快,这些湿垃圾就被打成小颗粒,排入了污水管网。
这样的一幕,每天都在普陀区的不少小区上演着,原本堆积如山、发出臭味的湿垃圾不断减量,被快速处理。小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清爽了许多。
据了解,从4月起,由普陀区绿化市容局牵头,会同相关街镇和区城投公司,在甘泉、宜川、万里和桃浦4个街镇探索居住区湿垃圾就地粉碎处置的二次分类减量工作模式,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配置湿垃圾粉碎机的垃圾箱房已建成投入运转17座,其中甘泉13座,宜川1座,万里2座,桃浦1座。另外,甘泉和万里两个街道还有13座垃圾箱房正在建设中(甘泉6座,万里7座)。计划到9月底建成并在30个居住区推行湿垃圾就地粉碎作业模式,湿垃圾粉碎后以直径0.5厘米以下的颗粒状态流入污水管网。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