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川
本报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昨天下午,另一场与“智能”有关的论坛会议在普陀区举行,它就是普陀区政协与市政协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联合举办的2018“苏州河论坛”。本届论坛聚焦“以‘城市大脑’ 建设推进普陀城市治理体系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主题,为推动“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建设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据介绍,目前,普陀区的“城市大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迅猛。随着“城市大脑”的不断升级完善,其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如,在交通建设方面,普陀区交通应用系统、交通路况手机查询系统等正在建设中,通过对全区主干网交通信息状态和区内26个重点路口的交通状况视频信息的手机查询,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路径选择,未来将大大节省市民出行的时间成本; 在城市管理方面,已经建设了智联普陀运营中心,架构了“区(委办局)—街镇—片区”三级平台,并通过布设9万个小型传感器,对全区域、全时段、全要素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实现了对违法建筑、夜排档、乱张贴、乱堆物等城市管理“顽疾”和影响市容市貌城市“小病”的全方位监控、受理和派遣处理,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普陀区之前已经开展了高清视频、智能卡口、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智能感知手段建设,已经建成治安监控1081个,完成标清改高清监控455个,建成交通智能卡口33套,电子警察59套,人脸识别摄像机26套,全面完成了物联网基站安装任务。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预计到2020年,普陀区将基本建成集“智管、智行、智停”于一体的普陀智慧交通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形成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公共交通示范区; 建成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应急联动于一体的普陀智慧城管平台; 建成公共安全与应急指挥平台,将城区安全、安全生产、消防、食品安全等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区政府及各管理机构在常态化基础上的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准备、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的全程监管。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