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主题日,上海警方发布消息称,将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网络安全管理之路,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上海公安网安部门将在本市1400余家网吧进一步推广“电子身份认证”上网服务,彻底杜绝冒用、盗用身份证登记上网,进一步提升网吧管理安全性。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因此,市民在网吧消费时,必须依法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经网吧工作人员仔细核验,确认“人证一致”后才能开卡上网。
但在网吧日常经营中,工作人员有可能会遇到有冒用、盗用身份证登记上网的情况,也会遇到上网人员与身份证件照极为相似,肉眼无法分辨的问题,这给网吧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
“近期,我们在本市部分网吧试点推出了‘电子身份认证’ 上网服务,市民只要打开手机支付宝或微信,扫描网吧前台的二维码,并通过人像验证后即能开卡上网,节省了市民进网吧登记时间。在便利市民上网的同时,网吧经营者无需额外投入任何硬件设备及运维成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推行“电子身份认证”上网后,大大提高了对人员、证件一致性核验的准确率,减少人工审核的误差率,有效防止了冒用、盗用身份证登记上网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网吧管理安全性。下一步,上海公安网安部门将在本市1400余家网吧进一步推广“电子身份认证”上网服务。
据悉,近期上海公安网安部门还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互联网单位备案审核警务流程、转变管理服务方式,试点建设了上海互联网安全综合服务网,既做好“减法”,缩短了互联网单位办理备案的时间,又做好“加法”,增强了网络安全管理覆盖面,同时不断优化升级,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提升互联网单位安全感、满意度,为营造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确保本市网络空间“更安全、更有序、更干净”作出积极努力。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本市已有130余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49896个网站,1191个移动应用APP,8.6万个公共上网场所完成服务网入网登记。
另外,在“上海互联网安全综合服务网”建设过程中,上海公安网安部门还在不断优化升级,在网站中设立了“安全检测”模块,对入网登记的“接入服务商”、“网站”、“APP”等运营者提供网络安全“体检”服务。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