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AI赋能“全天候”“无死角”公共安全

2018年09月21日 A02 :法治重点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167

  智能“明厨亮灶”摄像头对厨师们的着装、行为进行智能识别

  “智眸”系统对涉嫌违法行驶的行为进行智能抓拍取证 本版摄影 记者 夏天

  面部识别系统可监控司机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当公共安全监控被人工智能赋予“全天候”“无死角”的超能力,那么“侥幸”和“疏忽”就再难获得生存空间。

  如果上海有8000辆乃至更多的出租车,加装具备智能抓拍交通违法功能的“智眸”; 如果上海数以万计的餐厅后厨,装上具备智能识别违反食品安全条例的“天眼”; 如果上海的家家户户,都配备可智能预警电气线路火灾的“神经元”……在为期3天的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从各展示区发现:在交通执法、食品安全、火灾预警等多个涉及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已逐渐“赋能”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构筑起更完善、更可靠的城市安全体系。

  食

  AI+“明厨亮灶”

  =吃得更加安心

  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明厨亮灶”是食药监部门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将全市上万家餐厅、食堂后厨的监控画面接入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全流程进行可视化监管。

  “明厨亮灶”目前解决了针对后厨监管“有没有”的问题。如何更高效、精准地审查如此海量的视频内容,则成为新的监管难题。

  在本届大会展区,记者发现上海仪电溯源科技有限公司携“AI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及视频分析智能硬件”亮相。这套系统将人工智能加入“明厨亮灶”,通过智能摄像头,即可对进入食品生产场所的人员进行“人证合一”识别,避免不具资质的人员进入; 对于食品生产全流程,智能摄像头可以高精度识别诸如厨师不戴帽子、口罩,抽烟等违反食品安全条例的行为,甚至还能识别有无老鼠出没。

  据介绍,相较于交警部门传输效率发达的内网专线系统,“明厨亮灶”目前仍使用民用网络,存在高清视频上传质效不高的问题,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掣肘。而“AI视频智能分析盒”是一款“分布式边缘计算硬件”,可以通过本地人工智能算法判断后,将结果传到“云端”,再将识别结果实时发送给市场监管人员,供其参考并进行处置。

  如此一来,AI视频智能分析系统有望成为上海食药监部门的智能“天眼”。据披露,这套设备将在黄浦区日月光商场部分餐厅开展试点。

  另据披露,AI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还可被应用于药房的处方药柜台,同样对药师在岗、离岗情况进行智能化监管。

  仪电溯源科技表示,“互联网+”时代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日新月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仪电溯源科技将进一步助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告别“信息孤岛”,努力搭建信息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中心和食品安全监管的“云平台”,实现智能系统对食品安全的智慧管控和风险预警。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食品(产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形成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基地,强化人工智能对食品安全的保障。

  住

  2次人工巡查无果

  AI瞬间捕捉隐患

  8月7日,正在静安区临汾街道“星城花苑”试点的枫昱电气线路火灾智能预警平台,传来了系统告警。

  预警平台通过将楼层线路温度、环境温度、烟雾、瞬时电流、环境湿度等电气线路大数据进行汇总,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发现该小区9号楼9层电气线路温度长期单独处于高位,且随着电流的提升,温度数据变化大幅高于其他楼层,存在线路安全隐患。

  发现安全隐患后,枫昱火灾预警团队第一时间发送报告至星城花苑项目组,并立即约定共同赶往现场核实。

  在现场,检测团队通过温度检测设备,发现线路温度竟然已达到121℃!双方共同确认了9层楼存在线路安全隐患,当即通知街道和物业方面。而物业方面则表示:“明明昨晚才对9楼进行了2次人工巡查,并未发现异常呀。”

  当得知当前线路温度已达到120℃时,物业经理感到十分震惊。在场人员一致认为情况紧急,需马上联系电力抢修人员进行紧急抢修。

  当电力抢修人员找到故障位置时,大家都对眼前的一幕感到后怕不已:与熔断器相连的电线,其绝缘层已被高温融化并发黑鼓起,铜导线末端也被高温灼热发黑。完成抢修后,抢修人员惊叹这个隐患一旦引发火灾,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的后果。

  在本届大会展区,记者实地看到了枫昱电气线路火灾智能预警平台。该公司技术经理石涛说:“电气线路老化松动,容易引起高温现象,产生重大电气线路安全隐患。随着气温升高,用电量增大,线路负荷增加,安全隐患凸显,老式小区普遍存在类似问题。如能及时发现并提前预警,彻底杜绝电气安全隐患,对预防火灾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电气线路火灾智能预警平台通过实际项目试点中预警并发现安全隐患的实例,进一步佐证了人工智能的价值,这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保障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行

  “智眸”“声纹”锁定交通违法

  在上海,随着智慧公安建设的推进,已涌现出诸如“多合一”电子警察、“天眼”系统、“上海交警”APP违法行为拍摄上传功能等网络化、智能化科技成果。而记者在本届大会展区看到,由上海大众交通、北京问泰科技、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上海三吉电子工程四方联合研发的“智眸”交通视频大数据分析系统,则将智能抓拍交通违法行为的理念,下沉普及至更多车辆。

  据问泰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雪鹏介绍,“智眸”系统集成于汽车驾驶舱内的后视镜上。“智眸”的基础工作原理应用了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对道路上的车辆、行人、交通标志、道路设施情况全面自动分析,以达到智能辨识机动车交通违法的功能。搭载“智眸”系统的汽车,可在行驶途中对其他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取证,如车辆压实线、违法加塞等,并自动上传至交警部门以供处理。

  据披露,目前问泰公司已与上海大众出租公司合作,在全市8000余辆大众出租车上加装“智眸”设备。而本市部分区交警支队也计划试点接入“智眸”数据,开展取证执法。“遍布上海的出租车安装智能后视镜设备后,形成了我们感知道路情况的‘神经元’。未来还将为路政相关部门提供道路设施损毁情况的分析,实现智能提醒,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李雪鹏说。

  有形的车辆违法行驶行为,可通过“智眸”进行锁定。那么对于“无形”的车辆违法鸣号行为,人工智能又该如何辅助执法监管呢?

  此前有执法人员反映:噪音污染违法成本低、执法取证难。而在本届大会展区,记者注意到科大讯飞研发的“车辆鸣笛智能抓拍系统”,就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尝试解决违法行为后续追踪问题。

  犯罪嫌疑人容易把指纹留给侦查人员,而科大讯飞市场部刑晓琳则向记者介绍了“声纹”概念。“每款车型,都有各具特征的喇叭声。通过大数据收集,即可形成相关的声纹库。而车辆鸣笛智能抓拍系统,采用麦克风阵列技术和深度学习降噪技术,可实时、精准定位声源的方向,有效进行声音处理和车辆‘声纹’ 识别,将声源信息标注到实时采集的图像和视频上,形成可视化结果。此举为鸣笛抓拍取证提供了有力依据,进一步助力提升执法人员工作效率。”她说。

  据披露,目前科大讯飞已与安徽合肥当地交警部门开展联合试点,运用车辆鸣笛智能抓拍系统开展执法查处工作。

  此外,针对驾驶员的“自纠自查”,同样有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

  大会展区中,商汤科技展出的一套智能驾驶模拟系统,是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之一。相较于方向盘正前方屏幕中展示的自动驾驶模拟画面,位于方向盘一侧的“自拍”设备,引起记者的好奇。

  “这是一款基于我公司人脸识别、注意力监测、疲劳检测、危险动作检测等技术,用于车内驾驶员分析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特征,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状态及注意力分散状态的实时识别,并进行本地预警,全程为驾乘者、营运单位及监管部门提供安全保障服务,有效规避危险情况的发生。”商汤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边介绍,一边生动模拟着,“譬如像我这样——看到路边一个美女,盯着她看了几秒——”,只见技术人员微微侧目,转瞬之间,监控屏幕就发出了告警; 技术人员又佯装打了个哈欠,监控系统同样发出了“疲劳驾驶”的告警。

  据介绍,这套系统适用于长途客货运车、运输车、校车、出租车、公交车以及家用车等多类型车辆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AI赋能“全天候”“无死角”公共安全 2018-09-21 2 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