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中国

安得“义站”千万家

2018年10月08日 A07 :法治中国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197

  【内容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2018年上海市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将在全市新增1000个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用餐的爱心接力站。在站点投入运行的过程中,存在顶层设计未完善、资源配置不平衡、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惠及广大的户外职工,应该及时对症下药,积极完善长期发展规划、创新服务模式、开辟融资渠道,从而提高爱心服务的质量,让户外职工真正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关键词】 爱心接力站 顶层设计 资源配置 融资渠道

  □吴善凯 朱莹 谢佳兴

  一、上海市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背景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正所谓“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才能为人民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厚民之生,才能进德修业。

  在户外职工人群当中,环卫工人占有很大比例,然而环卫工人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加之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所限,环卫工人在高温天气下晕倒等事件时有发生。除此之外,交通辅警、快递员等其他户外职工也面临着休息难、饮水难等问题,而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多个区已在便利店、通讯营业厅、银行等场所设立多个爱心接力站,但是各个站点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社会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如何在发展困境中探寻出路,从而真正惠及广大户外职工,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爱心服务,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上海市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发展症结

  (一)顶层设计尚待完善,户外驿站未成体系

  目前,上海市并未出台专门针对爱心接力站的总体规划方案。现有政策为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性,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区会出现执行标准不一致的情况,难以形成跨区域的统筹模式。并且,爱心接力站的发展缺少长期规划,目前的规划仅仅局限于2018年当年,而关于未来发展规模、发展目标、发展难点和解决预案等事项的长期性规划尚未出台,导致在项目筹建过程中,缺少总领式指引,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僵尸”站点,并没有发挥出此项目应有的保障民生之效果。

  (二)站点选址有待考量,资源配置有失均衡

  爱心接力站主要依托营业网点和便利店等设立,但营业网点和便利店的分布和户外职工的活动范围分布并不一致。因为营业网点和便利店是按照区域发展程度分布的商业活动点,而占户外职工比重最大的环卫工人的分布则是按照区域均匀划分的,这就使广泛依托营业网点和便利店的站点分布难以实现区域间的平衡。有些地方隔两百米就有一家,而有些地方隔几条街道都找不到一家,导致部分站点空挂接力站的标牌,却无人问津、资源闲置,部分地区的户外职工囿于距离,无法赴站点休息。

  (三)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投资渠道有待挖掘

  爱心接力站作为一项民生保障事业,目前仍以政府的财政支持为主导,大部分建设工作的经费来源于每一年政府的财政预算。爱心接力站不同于盈利性机构,其带有公益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在开辟融资渠道时须万分谨慎,以免陷入资本的漩涡而背离公益的初衷。因此,针对目前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如何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同样是项目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上海市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发展策略探索

  (一)完善顶层设计规划、建立健全驿站长期发展体系

  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对户外职工的范围、户外职工进站接受服务的方式、站长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等内容予以具体规定。除此之外,对于站点的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定位和服务宗旨应予以明确,这样才能将有关规定与实际运行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还应当健全监管机制。除了依赖必要的监管团队,还应建立合理的户外职工投诉机制,让职工的诉求能够“被听见”。监督团队的职责在于定期前往各个站点进行巡查,及时关注站点的运行状况,收集户外职工对站点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反馈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对服务差、评价差的站点予以积极整改。

  (二)合理配置驿站资源,拓展驿站服务模式

  爱心接力站的选址应更多地依托职工服务中心、居委会、办事处等与户外职工分布较为一致的地点,或者参照静安区、嘉定区的做法,设立专门的站点,以做到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并且,通过将站点设到职工服务中心、居委会等地点,开辟新型的服务模式,即将日常的职工服务和管理“搬进”站点,比如法律咨询服务和对职工考勤打卡的管理等。通过职能的融合,不仅可以优化资源利用,更能够切实地给予职工方便。

  (三)拓宽站点融资渠道,助力站点良性发展

  为了使站点良性发展,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拨款是不够的。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在筹措建设资金时,除了可以采用发行建设债券和福利彩票、设立相关基金外,还可以探索更加多元的融资模式,通过商业冠名等形式,增加投资企业隐形社会声誉资本拓展盈利链条,通过借助广泛的公众参与,建立多元化投资开发途径,促进爱心站点体系的规范化、规模化和快速化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借鉴南京的拓展模式,投入一定的资金探索开通“爱心驿车”,为流动性大、工作场所偏远的户外职工提供流动服务的“爱心接力站”。

  保障民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于细微处关怀户外职工,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进而提升申城的幸福指数。

  “法治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成果选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法治报社 联合主办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中国 A07 安得“义站”千万家 2018-10-08 2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