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中运量公交作为上海探索落实“公交优先”国家战略的新路径,自去年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取得令人称道成绩的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在精细化管理层面仍具有提升的空间。目前中运量公交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交系统基础设施,增加和改进原有标识系统,以切实减少安全隐患。此外,还需优化中运量及普通公交线网的布局,同时借鉴其他城市快速公交的成熟经验,使其更加便民利民。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中运量公交 公共交通
□王博今 李昊成 孟佳蕾
一、中运量公交的运营现状
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为了缓解上海交通拥堵、优化公交资源配置、推动全市公交转型发展,由市交通委规划、巴士三公司运营的上海中运量公交71路自去年2月1日起开始运营。该线路采用“全程+区间线”的日常运营模式,行驶线路从外滩的延安东路到闵行区申昆路公交枢纽站,串联航华、虹桥开发区、静安寺、人民广场、外滩等多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总长17.5公里,相当于穿越了大半个上海。
71路公交使用的是双源无轨电车,在24小时专用路权和信号优先策略的助力下,高峰车速接近每小时18公里,比普通公交高出30%,全程运行时间大致在1小时左右,因此也被称为上海“最牛”公交车。一年多来,中运量71路的运营已步入正轨。较之初期,市民的争议声、质疑声有所减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新型公共交通模式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需改善。
二、中运量公交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半封闭式公交站台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71路公交车的站台设计是半封闭式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站台,没有站前安全检查和刷卡流程。根据站内保安的反映,经常会有不乘坐公交车的人员进入站台,这给站台的管理带来了不便。此外,由于搭乘71路公交必须通过路口人行道或者天桥到达车站,使得到达车站需要步行一定的距离,一些乘客为了节省时间直接横穿马路,翻越围栏进入站台,这种行为存在相当的危险性。
2、指引和警示标识系统亟待完善
第一,公交站台内的标识系统需要改进。每个车站均有前后两组公交车停靠点,乘客候车时往往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停靠点。但在车辆进站时,大多数车辆会默认停靠前进方向前侧的一个停靠点,这就导致站在后侧停靠点的乘客不得不向前跑去,这容易引起车站内秩序的混乱。第二,站台内部分安全标志摆放的位置不够合理。如禁止吸烟等警示标识仅是粘贴在屏蔽门上不显眼的位置,不够醒目,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3、公交站点的电梯和残疾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依托延安高架的缘故,中运量公交站台设在高架底侧、道路中央。因此部分车站需要乘客登上人行天桥才能到达车站,这对老年乘客来说颇为吃力。而车站通常只安装了上行手扶电梯,并没有安装箱式电梯或下行扶梯,面对老龄化日趋严峻的上海,显然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此外站点的残疾设施还不够人性化,加之公交车和站台之间留有缝隙,这对于乘坐轮椅的乘客来说十分不便。
4、公交线网布局需进一步优化
开通71路后沿线的22条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整,其中撤销线路2条、缩减线路10条、调整线路走向10条。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21.64%的市民表示71路公交的开通导致其要走更多的路,走访中亦有部分居民表示需要步行15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车站。此外,目前的中运量线路只有71路这一条东西向公交,仅能部分缓解东西向交通拥堵的程度,上海市区还需要更多的中运量公交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
三、中运量公交精细化管理的路径和对策
1、改进和完善中运量公交基础设施
一是建设全封闭式公交站台。全封闭公交站台需要经过安全检查和刷卡后方能进入,这样能够有效杜绝一些危险品进入公交车。此外全封闭公交站台还可以防止一些逃票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公交车上下客的效率。
二是增加和改善现有标识系统。站台的两个停靠点应该有“主”、“次”之分,或者全线车和区间车分别使用不同的停靠点,其中全程车为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区间车为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同时在地面醒目位置划分出上下客区域。还有禁止吸烟等警示标志应该摆放在站台入口处等更为显眼的位置。
三是完善车站电梯和残疾设施。在与人行天桥相连接的公交车站安装厢式电梯,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士乘坐公交车。针对公交站台和公交车之间的缝隙问题,可以为每个车站配备公交车和站台之间连接的临时板材,由站内保安进行铺设,待残疾人上车之后再行移除。
2、优化中运量及普通公交线网布局
首先,需要做好中运量公交和普通公交间的衔接。开通71路后导致部分普通线路公交车改线调整或者取消,这增加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时间,因此需要努力将普通公交线改线或者取消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目前中运量公交线路仅71路一条,未来应加快中运量公交建设进度,增加中运量公交线路数量,充分发挥新型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
3、借鉴其他城市快速公交的成熟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城市修建了快速公交系统,借鉴其他城市的成熟经验,可以助力上海公交系统快速发展。例如2013年广州BRT 获评为BRT 系统“金牌标准”,成为亚洲唯一被评为“金牌标准”的BRT 系统。其 BRT 站台设计是全封闭式站台,包含自行车停车点以及公共自行车,BRT站台和地铁站直接物理连接。诸如此类的特点值得上海中运量公交因地制宜地加以学习借鉴。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