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王川 法治报通讯员 蔡婵静
昨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破获的一起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该案涉案金额高达170余亿元。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8月底,宝山警方成功捣毁这个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普通发票的不法团伙,在本市多处抓获不法团伙成员詹某、陈某、张某等共13人,并捣毁开票窝点2处,现场缴获作案用的大量营业执照、开票机以及空白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并循线查明虚开单位260余家,涉案总金额高达170余亿元。该案也是近年来本市侦破的涉税领域金额特别巨大的虚开案件之一。
循线追踪发现幕后主使
前期,宝山警方根据线索,发现今年以来多名男子向本市各区税务机关申领82家公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22家公司的普通发票,而公司受票、开票的关联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信息均不真实,也就是所谓的“空壳”公司,侦查员判断这可能是一个购票团伙,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
据此,宝山警方立即进行专题研商,并成立了专案组。
通过初步调查,有个姓陈的神秘女子在本市各区税务机关申领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侦查员进一步串并案情发现,神秘女子陈某不但自己代领发票,还雇用了多名男子以公司名义至本市不同区的税务机关申领一定数量的发票,由于每次具体购票人均不同,所以前期很难被察觉。
于是侦查员顺着神秘女子这一线索继续循线追踪,发现她背后的另一个人物——“张小陈”。陈某一直受“张小陈”雇用前去购领发票。专案组立刻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这个名叫“张小陈”的男子身上。
摸清团伙架构与作案手法
经过侦查,侦查员发现“张小陈”是一名詹姓男子的化名。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决定先摸清整个团伙架构。
经侦查,专案组发现詹某除了雇用陈某为其进行购票,还专门从网络购入大量的公司,所谓的公司基本都是经营状况异常的,也就是所谓的“空壳”公司。同时还有非法购得大量个人信息的记录,用于银行卡开户,很可能是用于接受不同公司的开票费。
据以上线索,侦查员判断詹某手里掌控着一个完整的购票、开票的团伙。但侦查员又发现,负责购票的陈某和负责开票的其他团伙成员之间并不互相交织,很可能均与詹某单线联系,而每家“空壳”公司一般领购两次发票后即停用,导致侦查员的追踪难上加难。
但专案组仍通过2个多月大量细致的信息比对工作,将该案相关成员和作案手法成功串并了起来,也摸清了负责为詹某开票的另一伙人。
成功收网一举擒下13人
摸清了团伙架构以后,侦查员全力投入对陈某手下购票人的守候伏击,经过多次实时跟踪,侦查员发现该团伙的开票窝点很可能在东方路某小区。在对小区进行实地排摸后终于掌握了确切地址。
税务部门对已掌握的开票公司进行数据分析,断定该团伙尚有大量发票没有开出。为减少更多损失,专案组决定立即收网。
最终,专案组在税务部门协助下,兵分多路,同步出击统一收网,在浦东、宝山、嘉定等地分别抓获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案的犯罪嫌疑人詹某、陈某(女)、张某等13人,成功捣毁位于东方路某小区内的两个开票窝点,现场查获作案用的大量公司营业执照、开票机、税控盘以及空白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
经查,2017年7月至今,犯罪嫌疑人詹某等人为牟利,通过网络购入用于虚开发票的空壳公司,并雇用他人从税务机关大量领购发票后,以收取一定开票费的方式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经循线查明虚开单位260余家,开票额高达170余亿元。
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执行逮捕,另有5名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