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剧焦

母亲的爱,是为选择承担后果

2018年10月19日 B06 :法治剧焦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2095

  《找到你》

  导演:吕乐

  编剧:秦海燕

  主演:姚晨 马伊琍 袁文康 吴昊宸 王梓尘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日期:2018-10-05

  片长:102分钟

  剧情简介:

  律师李捷正在离婚进行时,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拼命工作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幸有保姆孙芳帮忙照顾孩子视如己出。

  一日下班,李捷发现保姆孙芳和女儿毫无预兆地消失了,她内心最大的恐惧变成了现实。在追寻孙芳和女儿的下落时,她受到来自家人的谴责声讨,甚至遭到警方的怀疑。几乎崩溃的李捷,靠着惊人的勇气,踏上独自寻访的旅程。在追踪过程中,李捷逐渐接近了另一个女人——保姆孙芳的人生故事,她的身份原先都是谎言,而真相也将浮出水面……

  影片一开始,穿着职业装的姚晨在奔跑,凌乱的头发、焦急的表情,不断叫着孩子名字,还以为这是一部和《亲爱的》同样题材的影片。可是,看到后来才发现,两者不一样。《找到你》与其说是找孩子,不如说是从影片中找到了我们自己。

  一部“男默女泪”的影片,这是笔者看完电影后的感受。

  三位母亲 不同缩影

  从感性角度来说,身为女性和母亲非常能理解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孩子不见时的恐慌、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压力、面对他人指责时的无奈委屈……李捷、孙芳,以及戏份不多但着实让人同情的朱敏,似乎就是现代中国许多女性的缩影。

  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面对家庭和工作必须有所取舍,然而不论做何种选择都会留下遗憾,甚至被别人指责。李捷和朱敏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样在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她们,一个有自己的职业,一个早早做了全职妈妈。用李捷的话来说,自己不断努力工作就是为了防止有一天遇到朱敏这样的情况。朱敏什么情况呢?拥有高学历,本来也可能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但为了孩子,她放弃了工作。丈夫长期出轨,两人最终要离婚,全身心照顾孩子的朱敏此刻却被指没有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因为被丈夫出轨事件刺激,她还出现了精神问题。为家庭为孩子的付出,此时成了最大的弱点。这么讽刺的事其实并不少,本报“情感档案”版面上就出现过多个类似故事。

  而与朱敏截然不同的李捷,在经济上确实有能力抚养孩子,但相对的,她没有时间,只能请“阿姨”照顾孩子。李捷的前夫质问:“孩子能分得清谁是阿姨谁是妈妈吗?”这个问题直击李捷的痛处,也为影片后续埋下伏笔。李捷是律师,她应该是理智的,有强烈法律意识的,所以当见到没有上岗证的孙芳时,她第一反应是拒绝。只是在她为孩子焦头烂额时,靠一首歌就能哄睡孩子的孙芳简直是及时雨,再加上所谓熟人推荐,促成李捷在没有核实其他信息的情况下决定录用孙芳,为孩子失踪再添一个合理性。

  再看孙芳,她与李捷、朱敏不同,来自小城市,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她来说有个孩子、有个家就应该守好本分,好好过一辈子。即使被嗜赌酗酒的丈夫殴打,她也心存希冀:孩子出生就会好些了。“认命”,是孙芳这样被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最固执的坚持,也为自己为他人造成最大的伤害。

  必须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还能赚钱,有足够的金钱应对疾病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是“社会”对母亲的要求。有人会说到父亲的责任,暂且不谈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丧偶式育儿”,单看影片中三位母亲的另一半:朱敏的丈夫有钱有势,但出轨;李捷的前夫一表人才工作稳定,可却是“妈宝”;孙芳的丈夫更是不堪……

  理性思考 法治元素

  回归理性,若不是各种悬念的设置,影片完全可能被拍成一则普法剧。比如,找保姆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相关证件要齐全,不要轻信熟人。保姆拐孩子或许是极端例子,可生活中不也有“杭州保姆案”这样惨绝人寰的案件吗?如何能够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入门标准,同时缓解越来越高的用人需求,这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比如,李捷出于自己的私心,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导致后续寻找孩子的难度加大。而现实中,如若发生这类事件,家长必须尽可能保持理智冷静,并多提供有效线索,不要谎报瞒报,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全。影片中的警察也已经很清楚地告诉观众,孩子失踪要立刻报警,警方会第一时间行动。接到“想要回孩子赶紧打钱”的信息、电话不要着急,及时与警方联系求助。平时也要教孩子相关的安全知识。

  比如,面对家暴,请勇敢求助,决绝地离婚,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孩子出生就会好一些”,在这样的环境下,只会让孩子也成为牺牲品。其实孙芳和本期“周末看点”的“余艳”很像,以为找到好的归属,不料却是个“坑”。碍于面子的她们一而再受到伤害,直到忍无可忍地爆发,酿成悲剧。尽管她们的遭遇让人同情,可她们的行为是实实在在的犯罪,法律无法赦免。

  孙芳最后的一跳让她更显得悲情,但她所作所为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值得思考。孙芳带走孩子的行为是否属于拐卖儿童?孙芳杀害丈夫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而李捷作为被告代理人竟然在法庭上给出不利于被告的意见,她又应该负怎样的责任,作为律师如若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电影留下的思索太多,感慨过后,想到李捷最后自白中的这句话:“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后果。”

  其实,每一个决定和选择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承担,孩子只是其中之一。 (文/徐荔)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剧焦 B06 母亲的爱,是为选择承担后果 2018-10-19 2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