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岁月如歌,改革开放也迎来了第40个年头。40年后,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婴孩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而最让我们法律人自豪的是——人民法院也开启了新时代的生活,不信你看!
智慧法院
立案大厅里来了个叫法宝的机器人,它正眨着萌萌的大眼睛,慢条斯理地帮一位老阿姨解释接下来的诉讼流程……法宝似乎会读心术,才跟它对视几秒钟,它就朝你走过来了,眼巴巴地等着你问它些什么,而你的问题它几乎总能对答如流。这是某部科幻小说的场景?错!这只是发生在上海法院某立案大厅的日常情景,这台机器人拥有诉讼引导、法律咨询、联系法官和心理疏导四大功能,为普通诉讼服务人群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然,智慧法院里角色众多:智能终端辅助办案系统打破了法官办案的物理空间局限,即使在上下班的路上,打开手机APP,点击移动办案,工作可以照旧进行;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解放了法官的双眼,成了文书的挑刺神器;语音识别系统解放了书记员的双手双耳,不用再码字飞快、立耳细辨方言,工整的笔录已经跃然纸上;网上立案、网上阅卷解放了当事人的嘴和双腿,更大大减轻了法官们的工作量。上海法院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算得上是这里的大角色了,它不再局限于同类资料的汇总输出,还将通过对海量抓取信息的分析,实现证据标准指引、单一证据校验、证据链和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等一系列功能,成为法官办案的智慧助手,系统实现智能初步断案也指日可待。智慧法院,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法院将信息化作为深刻自我变革的新时代产物,它的建成与发展不仅体现了法院人的智慧,更彰显了法院人贯穿始终的改革精神。不过要更大程度发挥智慧法院的作用,还离不开另一项改革成果——透明法院。
透明法院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上海高院的大楼通体都是玻璃?我说,因为我们是透明法院呀。虽然是一句未经官方认证的玩笑话,但也的确是句实话。“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以公开促公正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以巨大勇气担当主动公开司法审判各领域、各环节信息,上海法院在建设“阳光司法、透明法院”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司法公开的内容越来越多,渠道也越来越多样,比如目前上海法院司法公开平台下就包括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直播、12368、律师服务、当事人服务、公众服务、联络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法院新闻、网络拍卖等十几个公开版块。当事人可以通过全国司法公开平台、上海法院司法公开平台、微信、服务热线、手机APP、大厅服务等多渠道获取法院信息,从立案到审判到执行的整个审判流程信息、裁判文书、庭审录音录像等,除涉及国家秘密等不宜公开的事项,都最大限度地予以公开,同时借助智慧法院的建设,不少信息当事人只要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查阅。在近期公布的中国司法透明度蓝皮书中,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更是对上海的透明法院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有了透明法院,人民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才能获得切实保障,而透明法院建设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正是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密不可分。
科学管理
智慧法院、透明法院的建设为新时代法院提供了硬件保障,但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尤其在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当下,仅靠过去人盯人、人盯案的模式显然不利于法院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一套科学的审判管理制度在法院改革进程中逐渐形成。对全院而言,审判质效、均衡结案是科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定期通报、专项督查、系统预警等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司法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此研究探索长效解决机制;对法官个人而言,个人工作量的评估与法官业绩直接关联,上海法院创造出一套科学的案件权重系数算法,以案由和审理程序为基础,以庭审时间、笔录字数、审理天数和法律文书字数为计算依据,区分不同类型案件的适用系数,合理计算每位法官的工作量,既保障了法官办理疑难杂案的积极性,也让滥竽充数的个别人原形毕露。科学管理既是法院改革的产物,更是新时代形势的必然要求。
步履不停
改革开放40年,人民法院秉承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实现了多方位的革新,无法一一罗列,但希望借前文的举例,也能够展现出新时代法院的风貌。法院的新时代生活告别了过去埋首案卷堆、奋笔记笔录的日子,但当年满腔法治天下的热血、一笔一划中流露的情怀仍让人格外珍视,所以怀旧之情难免,直到有一天看到单位街边瘦骨嶙峋的法桐,不知何时又长满了叶子,我忽然想起了贾平凹先生曾经写道,法桐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心声,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终于明白,正是因为我们怀旧而不恋旧,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才走进了如今的新时代,我们的法院才一直展现着勃勃生机,也正是因为我们知道新时代的法院就在前方,所以才依旧步履不停,改革不止!
(此为二等奖获奖文章)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