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遭遇家暴 她的反击用错了方式

本文字数:3217

监狱民警通过文化教育让陈某认识罪错,找到人生希望 南汇监狱供图

  □法治报通讯员  王燕虹

在监狱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曾遭遇暴力,却不会用法律保护自身的人身权利,最终触犯法律锒铛入狱。

日前,在南汇监狱,笔者就采访了一名因不堪忍受同居男友暴力相向,最终以暴制暴,犯下故意杀人罪的女服刑人员陈某。陈某服刑十多年了,已50岁的她头发花白,但她的面容依旧清丽,身材姣好,不难看出她年轻时是百里挑一的美人……

遭遇不幸  屡次逃脱均失败

“入狱之初,对于她的不幸遭遇,同样作为女性的我们非常理解,除了用心听她倾诉,帮助她宣泄心理压力之外,还给予她更多的情感关注,让她体会到生活中的温情,引导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南汇监狱民警董春霞说。

天生丽质的陈某出生在南方一个小山村里的农民家庭。因为家中经济困窘,她几乎没有读过书,自幼在家做农活。年方18岁的陈某已出落成一个俊俏姑娘。经别人介绍,她与同村的青年结婚成家,后育有一女。为了偿还结婚生子欠下的一些债务,陈某不久就跟随同乡来到上海打工。

打工的那段时间,陈某认识了同厂的男工友李某。李某曾因强奸罪服过刑,李某对有几分姿色的陈某产生了邪念,对她百般纠缠,某天下夜班之后还将她强奸了。胆小怕事的陈某不敢声张,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她只能吃个哑巴亏。不曾想到的是,看到陈某的软弱,李某更加有恃无恐,将陈某骗上长途客车,带回老家安徽。

“遇到他,我的人生就遭遇了无休止的暴力。”陈某痛苦地闭上眼,随即用双手掩住面颊,轻声啜泣起来。

可能有人不理解,一个成年人,手脚又没有被捆住,遭受到暴力侵害,为什么不想办法逃跑?民警董春霞介绍,根据他们的了解,陈某其实逃跑过,不过每次逃不多远就会被同村的人发现。“我们以为她是因为被打怕了才放弃逃跑,后来才明白她是怀了孕。”董春霞说,生下孩子后,陈某有更多机会可以逃跑,但是她不忍心跑了。

“逃了好几次都没逃掉,被抓住送回去,他就往死里打我。”时隔多年,说到曾经的遭遇陈某的眼睛里依然流露出几分恐惧。而且因为有了孩子,陈某不舍得孩子,更何况有那么一个暴力的爹,陈某担心没有母亲在身边,孩子活不下去。

儿子出世之后,捉襟见肘的生活因为多了一张嘴,愈发显得窘迫起来。除了没有钱,令陈某感到绝望的是,李某并没有因为陈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而善待她。

李某的性格暴戾,一不顺心抬手就打,不仅打陈某,还打孩子。孩子年幼无知,比较顽皮,一不小心就会惹怒李某。为了保护孩子,身体单薄的陈某常常挡在孩子的身前,常常被打得十天半个月起不了床。当她面对李某的毒打时,逃出家门的孩子徘徊在庄稼地里。天黑了,又冷又饿的孩子只能趴在后窗上,惊恐地注视着母亲遭受着父亲的残暴侵害。

陈某讲述她遇到暴力侵害时,监狱民警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家人求助?与陈某深入沟通后,他们发现,陈某因为不认识字,也不清楚自己被带到了哪里,连自己家的地址都不会写。发现她失去音讯之后,家里人也曾经到上海找过她,却因为寻找无果放弃了。陈某打过110报警,可是,恢复自由后的李某又千方百计地找到她,将她“关”起来。

“种田只够糊口,我想出去挣点钱给孩子以后读书用,他从看守所出来找到我,又将我带回老家关起来打。”陈某神情晦暗地叹口气说。

就这样,打了抓,放了再打。李某对陈某的暴力侵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李某想通过拳头让陈某屈服,陈某在李某的拳头下更加对抗,一拳拳激起的是心底的一层层恨意。

变本加厉  以暴制暴酿悲剧

“在对陈某的教育矫治过程中,我们发现,陈某犯罪的根本原因是不懂法,以暴制暴。根据监狱设置的法制教育课程,民警有针对性地引导她学习法律知识,使她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错。”民警杨晓丹说。

拳脚相加的暴力笼罩着陈某的生活,独自在异乡的无助感令她的情感没有出口,儿子是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在陈某对生活几乎绝望的时候,一线转机出现在面前。

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也愈发窘迫,为了改善生活困境,李某决定带着陈某和儿子来上海打工。在陈某和李某工友的眼中,陈某与李某的感情不是很好,经常听到他们吵架,工友们起初也会劝劝,但发现劝不住就装作没看见,纷纷躲开。

2001年初秋的某日下午,陈某与李某在厂方的宿舍里因琐事发生争执。令工友们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看似与平常无异的争吵,却引发了一起命案。

陈某回忆,那天她正在煮饭,李某下班回来就将她刚烧好的一碗面端去吃了,这是陈某给儿子烧的,陈某自己忙了一上午也没吃饭。“看到他端去我没吭声,可儿子小不懂事,他饿狠了,看到他爹在吃,就跑上去用筷子捞。”陈某低着头说着,“我心疼的是孩子还没有吃到面,李某抬手一筷子就把孩子的鼻梁敲出血来。我说他虐待孩子,他说我溺爱孩子。”陈某眼里噙着泪水望向窗外。

两人开始争吵,进一步演变成动手打架。这一次打架与以往不同,最终导致陈某做出不理智行为。

“他下手太狠了,我被他打倒之后,他还拎着我的脚踝把我拖到床边,把我的头往床沿上撞。我感觉我的头嗡嗡作响,我想这一次可能活不下去了,然后我就昏了过去……”陈某说,后来她从昏厥中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浑身酸痛。儿子趴在她的身边,目露惊恐。看着儿子的样子,陈某心中一阵阵绝望。

望着床上正在打呼噜的李某,陈某的心中涌上一阵阵恐惧,耳畔回响起李某刚才恶狠狠的话:“这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要你有一口气我就要打你!”陈某在那一刻下定了决心……

翻开陈某的判决书,上面记载:陈某将其购买的不明药物投入李某喝剩的啤酒内,并将装药的玻璃瓶扔弃后离开住所。李某下班回家吃晚饭时喝下上述被投入药物的啤酒后中毒呕吐,被同事送至医院抢救。次日,李某因中毒医治无效而死亡。

儿子夭折  即将释放无归处

“陈某入狱之前没有文化,又缺乏一技之长。因此,除了对她进行扫盲教育之外,还安排她参加糕点班、烹饪班等常用求职技能培训,为她回归社会奠定基础。虽然陈某先后有两个家庭,但是陈某的改造缺乏亲情的支撑,帮助她重拾亲情,让她看到回归之后的希望,不断激发她的改造动力,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民警董春霞和杨晓丹介绍。

狱内服刑十余年,陈某不仅失去了自由,还痛失了亲情。光阴飞逝,她的青丝染上缕缕霜色。窗外的香樟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了,而她额头和眼角也爬上了细密的皱纹。

因为杀了男友李某,陈某与三岁的儿子分开了。在入狱之初,陈某担心儿子的生活,天天以泪洗面。监狱民警经过多方努力,说服被害人李某的哥哥收养了侄子。

令陈某伤感的是,在狱中服刑的岁月里,不幸接二连三地降临到她的身上。因为陈某的所作所为,第一任丈夫与她离婚,女儿与她骨肉分离;与同居男友的家也早就破碎,她与儿子分隔大墙内外。

入狱不久,陈某的父母就因为年老病痛,先后撒手人寰。一年后,李某哥哥的家乡发生水灾,李某的哥嫂没能照看好陈某的儿子,孩子在灾难中丧生。得知这一消息,陈某瞬间被打垮了,她整天精神恍惚地望着窗外,口中还喃喃自语:“这是报应啊,报应啊!”

发现陈某的异常,监狱民警积极与陈某的前夫一家联系,希望他们能给予陈某关怀,帮她渡过难关。

幸好,陈某的女儿表示愿意谅解陈某,答应时常与母亲写信。在与女儿的书信往来中,陈某重拾亲情,濒临崩溃边缘的情绪渐渐平复。

在狱内服刑十余年,陈某即将回归社会,可是她的家在哪里?原本愿意接纳她回归的亲人,如今不知为何对她的请求都保持了缄默。与她长期保持联系的女儿突然失去了联系,答应接纳她的哥嫂也迟迟不给她回信。

陈某的内心焦虑万分,她不止一次向民警表达自己的心愿:“我只想回到女儿身边,给她带孩子,帮她做饭,我只要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能有一口饭吃!”

南汇监狱七监区监区长陈瑶介绍,目前,南汇监狱正在积极组织筹划安排民警去陈某的家乡实地进行帮教活动,“经过这些年在狱中的改造,陈某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罪错,十分悔恨,积极地投入改造,取得了减刑的司法奖励。如今,她即将回归社会,目前面临一些困难,监狱正在着手进一步解决,希望社会机构各部门能够携手并肩,帮助她顺利回归社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遭遇家暴 她的反击用错了方式 2019-01-04 2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