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2018年12月28日,又一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完成了交货。这些饱含着国人自豪的国产大飞机也凝聚着飞机钣金工陈胜超的点滴心血。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明确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号召中央企业充分传承红色基因,深怀爱兵之心,恪守为兵职责,全力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助力实现伟大的强军梦。作为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零件加工中心钣金四组班组长,陈胜超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军人。虽然已脱下军装,但他骨子里还是军人,退伍不褪色,在工作中一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优等兵”华丽转身
因为满怀对“绿色军营”的想往,大学期间,陈胜超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退伍转业后,陈胜超在一次招聘会上看到了上飞公司,结合自己的兴趣、经历和特点,他觉得自己非常适合这个行业,便试着交上了一份简历。2009年,陈胜超正式入职上飞公司。
陈胜超被分配在钣金制造车间钣金七组工作,从事空客蒙皮、钣金小零件和两大型号零件的制作。相比其他受过几年专业技术培训的同事,陈胜超是“零基础”。但陈胜超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军人”特性。他师从“大国工匠”、中国商用飞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钣金工冠军王伟。对于这个“零基础”的徒弟,王伟一直是高要求,每次自己先示范一遍,再让他操作。王伟要求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安排他进行课外练习。于是,别人在午休时他在练习,别人下班了他也在练习,有时周末他也会到公司里来。陈胜超说,他要求自己每天多练1个小时,一周下来他就至少比别人多了5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2014年11月19日,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仪式上,陈胜超终于拿到了飞机钣金工种第一名。
“千锤百炼”中的收获
钣金工制造零件,离不开“敲敲打打”,有时候一个零件就要用木锤或胶木锤等敲打上千下,敲打的力度、火候掌握不好,也会出意外。一次,陈胜超在制造一个零件时,因零件比较复杂,敲击了很久还没有敲到位,他有些心急,这一急用的力气就更大了,动作变了形,结果敲到了自己的拇指,手上当即起了大大的血泡。“这次的经历算是吃过亏了,自己也长了教训,以后在零件制造过程中要冷静思考、合理操作。”陈胜超说。
能力越来越强,车间领导也给予陈胜超更多的期望,安排他参与某型号蒙皮滚弯成型工艺改为轧压成型工艺的攻关。攻关的过程比正常生产过程艰苦得多,数据采集是零件制造攻关的基础,要进行反复的试料,制作许多小尺寸零件进行对比观察,而这些试料零件的制作就是陈胜超在攻关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轧压这项工艺对零件的伤害很大,零件经过轧压工艺之后,会出现‘露骨’现象,对校形产生很大的困难。”陈胜超说,当时为了这个项目,他经常加班加点,因为正常的上班时间还有许多型号任务要做,对于这种耗费时间的工作,就要自己额外多倾注一些精力。最终,陈胜超配合工艺人员通过对数控机床的数据调整进行操控,减少轧压对零件的伤害。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蒙皮轧压成型工艺最终确定了下来,攻关的顺利完成,让共同开展这个项目的工艺员对陈胜超的技能和人品赞不绝口。
工艺上的“锱铢必较”
通过各种学习考试,陈胜超还拥有了飞机铆接资格证、飞机冷热校形资格证等五六个证书。他在生产零件的同时还能维修飞机,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技能工人”。
传统飞机上钣金零件占到将近60%。而钣金四组承担着两大型号飞机研制中的一些零件制作,其中也有不少是急件、特制件。2015年,陈胜超正式成为钣金四组的班组长,他每天要合理安排组员的工作计划,管好班组里的一些台账等,还要督促组员的工作。一个完整的零件生产需要十多道工序,其中精度的把握是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一般误差率需要控制在80丝(即0.8毫米),而陈胜超则带领班组向着“零误差”进军,他们组生产的零件误差率控制在20丝之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