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吉姆·佩特罗,美国俄亥俄州前检察总长。在他长达35年的职业生涯中,有28年是作为公众选举出的公职人员从事法律工作。
在任职检察总长期间,他带领俄亥俄州建立了包含重罪犯和轻罪犯在内的基因库,为联邦DNA联合检索系统贡献了210000例DNA基因图谱。这一努力不仅使被尘封的疑难案件得到解决,更使监狱中的无辜之人得以释放。
【内容简介】
一起突发的强奸杀人案使得一位从无劣迹的男子被定罪入狱。坚信丈夫清白的妻子四处奔走,为其洗刷冤情,却一再受挫。在一个致力于为无辜者洗冤的公益组织帮助下,他们终于获得了一份关键的DNA样本,证明真凶另有其人。经过该州检察总长的亲自推动和努力,7年之后,冤案终于得以澄清,而真正的凶手,竟是与蒙冤者同处一狱的牢友……
《冤案何以发生: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不是一部侦探小说,这是美国俄亥俄州前检察总长吉姆·佩特罗经历的真实故事。
在这一经历中,他发现,即使身为检察总长,要纠正一起冤案也如此不易。这促使他在任期届满后放弃政途,转而与夫人南希·佩特罗一起投身于通过DNA技术为无辜者辩冤的“洗冤工程”。
职业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促使他系统反思刑事司法体制中的弊端,并最终揭示出导致刑事冤案发生的八大司法迷信:
1.监狱里的每个囚犯都会声称自己无罪。
2.我们的司法体制很少冤枉好人。
3.有罪的人才会认罪。
4.发生冤案是由于合理的人为过失。
5.目击证人是最好的证据。
6.错误的有罪判决会在上诉程序中得到纠正。
7.质疑一个有罪判决将会伤害受害者。
8.如果司法体制存在问题,体制内的职业人士将会改善它们。
迷信而又错误的司法观念,才是导致冤案发生的致命因素。
【精彩书评】
作者以其特殊的经历和独到的视角,从理论和实务的结合上系统分析、讲述了美国的刑事冤案是怎样发生的。从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对刑事司法体制常见的迷信观点导致刑事冤案的因素在实践中根深蒂固并且得以强化”;“直到DNA时代来临,大多数美国人一直相信在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佳的美国刑事司法体系中发生冤案的噩梦是极为罕见的”;“冤案已经表明警察和检察官的不法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为错误’的范畴。”
不仅如此,通过本书我们还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活生生的美国刑事司法制度是怎样运行的:警察是如何破案抓人的?检察官是怎样审查起诉的?被告人如何为自己辩护并获得律师的帮助?控辩双方的辩诉交易因何以及如何发生?法院特别是陪审团又是如何对案件审理并对被告人定罪?定罪后被告人又有哪些救济途径?美国的监狱关了多少人? ——中国政法大学顾永忠教授
【序言】
中国的学者们对刑事错判这一主题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当中国政法大学的顾永忠教授提出要将这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时,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他深信这本书将会为这一话题在中国的讨论提供一些引导。另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是,他组织翻译的作品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对冤假错案的研究从克拉伦斯·埃尔金斯案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随着本书在中国的出版,更多新的课题浮出水面。刑事错判存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司法体系之中。尽管世界各国在文化和刑事司法程序上有诸多不同,但导致刑事错判的大部分原因是共通的。
在过去的十年,我们亲眼看见人们对错误判决的观念转变:由最初将冤假错案描述为“不可避免的人为过失”,到认为对无辜者定罪是对世界上所有人人权的戕害。谢天谢地,DNA技术告诉我们,更多人的觉醒和更好的刑事司法政策和程序,完全可以减少正义的流离失所。
【编辑推荐】
我们推出这本《冤案何以发生: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不是为了让大家可以心安理得地说,“你看,美国也一样有冤案”,当然也不是为了比谁更烂。相反,我们希望让大家看到,不同的国家存在同样的问题,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尽管世界各国在文化和刑事司法程序上有诸多不同,但导致刑事错判的大部分原因是共通的”,“这些错误的理念,并不因国家与司法体系的不同而相异”。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司法体系可能有不同的思考与回应,相比掩盖、矫饰和推脱,我们推崇本书直面现实的反思,努力找出那些在不同个案中存在的共同原因,将它们暴露在阳光下。
目录
第一编 错误的司法
第一章 真凶逃脱了审判
第二章 萦绕心头的疑惑
第三章 百折不挠地诉求
第四章 政治基因
第五章 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第六章 晋升带来的机会
第七章DNA标记
第八章 证明无罪
第九章 洗冤之后的生活
第十章 证明有罪
第十一章 发生刑事冤案的几率
第十二章 看似令人信服的证人
第十三章 有瑕疵的法庭辩论
第十四章 最后的陈述
第十五章 持续存在的不公正
第十六章 真相与救赎
第十七章 解析错误
第二编 追寻真相
第十八章 监狱与执行
第十九章 死刑的揭露
第二十章 经典的误解
第二十一章 谎言与其他耻辱
第二十二章 神秘的专家
第二十三章 当好人不再行善
第二十四章 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们的眼——目击证人的错误证词
第二十五章 对目击证人的观察分析
第三编 践行公正
第二十六章 没有DNA的时候
第二十七章 弃政从辩
第二十八章 辨别有罪还是无罪
第二十九章 寻求确定性
第三十章 对方的争辩理由
第三十一章 上级法院
第三十二章 为15分钟等待18年
第四编 破除八大司法迷信
结语
后记
致谢
资料来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