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抓住人生拐点她终破茧成蝶

本文字数:1289

  □严小玲

从事禁毒社工那么多年来,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每个服务对象都有很多故事,可喜的或是可悲的。这次要讲的是一个服务对象的真实经历,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深深体会到社工的价值所在。

结茧为蚕 作茧自缚

容容(化名),一位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美丽女子。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关爱她的妈妈,给予她谆谆教导的爸爸,还有一个心疼她爱护她的哥哥,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着祥和的日子。虽然容容对于学习没有天赋,但她在父母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小店,经营服装,几年下来积攒了不少钱,也算得上是个比较富裕的个体户了。

然而,容容在一些“圈内”朋友的诱引之下吸上了第一口毒品,自此,她深陷于“圈内”的烟雾中不可自拔。原本辛苦挣来的百万家产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化为缕缕青烟,容容的服装店在一片惋惜声中关门了。断了收入来源的她更加自暴自弃。

可悲的是,在容容的影响下,哥哥也吸毒了。一向对子女要求严格的父亲承受不住这么残酷的打击,服毒自尽离开了人世。没有父亲的管教,容容更是肆无忌惮地享受着所谓的“极乐”生活。最终,容容要面对的是强制隔离戒毒生涯。容容开始反思。她发觉以前的日子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样。梦醒了,一切都没有了,亲情、友情、爱情——这些平时在容容看来不值得珍惜的东西现在却怎么也触摸不到。

脱胎换骨 羽化成蝶

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给了容容获得新生的机会。走出戒毒所的她在生理上已摆脱了毒瘾的折磨,但是心理问题依然困扰着她,朋友的离弃、亲友的冷漠以及社会的歧视让她开始对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刚开始从事禁毒社工工作的我正是在那时认识了容容。

第一次见到容容,她的冷漠态度让我觉得有点“恐怖”。我试着和她聊天,找一些共同的话题。渐渐地,我发现容容是个很健谈的人;慢慢地,我发现她的要求是那么的低微,仅仅是被人尊重而已。我的心里很酸,很同情她,为什么大家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呢?时间久了,我和容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为她买了一些励志的书籍,让她打发这段空闲的时间。我希望书籍填补她内心的空虚,也让她从中学到人生智慧,重拾生活的信心。

容容急缺一份工作,没有工作不但意味着没有资金来源,更意味着她将会再次重走老路。为此,我利用资源,找到了在职介所工作的同学和其他渠道帮容容留意合适的工作。很快,同学那里来了回应。于是,我陪同容容来到了职介所。

招聘单位的领导了解情况后,亲自面试了容容,而能干的容容凭借开服装店的经验顺利通过面试,得到了大卖场收银员的工作。我们都为容容能这么快找到工作而感到欣慰不已。

现在的容容和以前完全判若两人,她的生活已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人精神了,也漂亮了,眼神里充满的是自信和希望。每次看到她,就像看到了破茧而出的蝴蝶。

容容的故事让我觉得,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旅途中将经历无数个拐点,它将带你走向成功或失败。比如容容,她经历了两次不同的人生转折,最终把握住了关键机会,带着沧桑回到了原来的路。而我,在帮助容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为社工的价值,因这个“拐点”,更深爱这份工作。

(作者为自强黄浦工作站淮海社工点社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 抓住人生拐点她终破茧成蝶 2019-01-11 2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