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一线社工

千里之外发来信息“救救我”

本文字数:1390

  讲述者:社工  周琳

自强静安工作站南京西路社工点

整  理:记者  徐荔

到2019年的8月,我从事禁毒工作就满15个年头了。这15年来,我从对社会工作的陌生到熟悉、从服务对象的排斥到接受、从对工作的无从入手到现在的信手拈来,感触良多。

他身患疾病又与家人拗断亲情

有人问是什么让我坚持15年?我想,就是“敬业、进取、专业、助人”的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理念。当然,理念说来简单,要做到并不容易。

这些年来,我有过许多的服务对象,小谢,是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

小谢年纪不大,却有着多次的吸毒记录。2014年8月,我和民警接他出强制隔离戒毒所后,他就失联了。经多方查找,终于在去年7月时,身患肝硬化、淋巴管炎等多种疾病的小谢主动出现了,他是来寻求帮助的。

在街道的支持下,我协助小谢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及医疗保险。好不容易与小谢恢复联系,我很慎重,特别关注他的动向。只是,当时的小谢不肯与我再次签订社区康复协议,因为他觉得自己病入膏肓,时日不多了。我希望小谢能振作起来,但对沉疴缠身的小谢来说,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

去年11月,小谢突然通过微信发了一个定位给我,定位显示他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广场,同时发来三个字“救救我”。怎么回事?我立刻与小谢取得了联系。

原来,小谢的父母对小谢彻底失望,给了他最后一笔钱,“买断”亲情。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亲情温暖的小谢本想找个地方自生自灭,没想到强烈的高原反应激发了他救生的欲望,他想活下来,但如何才能活?迷茫无望时,他想到了我们——自强社工。

我了解小谢的情况后一方面对他进行情绪疏导,一方面也立刻将他的情况向街道汇报。

小谢在我的鼓励下于2天后顺利回到了上海,并且在街道的资助下入院治疗。

他主动提出要签社区康复协议

本以为小谢就此安定,但没多久我就接到了电话,小谢在医院又“出事”了,这次还是和他的家人有关。因为小谢的家人怎么都不愿接纳他,小谢无处可去,希望能够马上住院治疗以暂时解决居住问题,可是医院无法立刻安排住院事宜。我及时赶到,劝下情绪激动扬言要轻生的小谢,避免一场意外发生。

小谢在我的劝解下冷静下来,也对之前的举动后悔,表示不是故意为难医院,只是实在不知该怎么办。

小谢与家人之间的坚冰恐怕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化开,帮小谢度过眼下的难关才是最紧要的。于是,我帮着小谢寻找临时住所,在街道的支持下有了一个临时的“家”。不久,小谢也住院进行了系统治疗。

“连家人都不要我了,我真没想到你们会这样帮我……我的社区康复协议还没签,什么时候可以签?我一定会好好戒毒,不让你们失望的。”小谢主动承诺的话语让我欣慰,也让我对这份职业更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那些辛苦与劳累在这一刻都值了。

其实,作为一名组长,我除了要按质量目标认真完成好本职工作外,还始终注重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络沟通、积极整合资源,并带领同事们协助完成街道的维稳、动迁等各项任务。社工的自身资源有限,面多服务对象多元化的需求更需要我们主动沟通。我经常提醒、督促自己,要勤跑腿,与居委干部熟悉了,服务对象的动态信息也就相对掌握得多了;与街道相关部门、派出所各社区民警的沟通多了,能更有效地得到他们的帮助。同样,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牢固了,也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15年,这份对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让我不断成长。未来,我也将继续与“小谢”们的故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 千里之外发来信息“救救我” 2019-02-01 2 2019年0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