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全面排查“人情保”“错保”“漏保”等问题,坚决捍卫本市低保制度的公信力——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获悉,2019年上海将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民政发展质量,坚持法治保障、标准引领;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从而不断探索和完善超大型城市民政事业发展体系。
社会救助继续提标、扩面
本次会议明确了2019年上海民政工作的重点任务:继续推进社会救助,持续完善社会福利,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社会救助方面,上海今年将继续抓好“提标”和“扩面”,科学调整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扩大救助保障覆盖面,确保本市低保标准增幅不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步调整其他各类救助对象补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之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社区民生顾问制度”再探索试点“社区救助帮困顾问”。
今年,上海将继续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以低保专项治理为核心,继续开展“社会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年”工作,全面排查“人情保”“错保”“漏保”等问题,坚决捍卫本市低保制度的公信力;重点研究社会救助对象违规处罚路径等难点问题,强化居民经济状况核对能力,发挥其公共资源分配、社会政策准入的“尺子”功能。
今年,上海还将继续加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进一步发挥长三角救助管理联动机制,加大跨省甄别和寻亲力度;继续开展职业乞讨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重点区域禁止乞讨的管理。
社会福利方面,今年,上海将以“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主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记者注意到,在儿童福利领域,今年上海将针对困境儿童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展开督查。同时,研究制定有关“社会办儿童照料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
探索社区分类治理
社区治理方面,2019年上海将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打造社区治理创新的“上海模式”。上海将通过区分中心城区、城郊接合部和远郊地区,遴选一批试点单位,探索社区分类治理。
通过修订出台《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上海将进一步明确队伍定位、规范合同管理、做实考核机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通过完善“有困难找居村”工作机制,上海将推行居村服务的“全岗通”制度,以及加强在农村社区推广“阳光村务工程”,进一步完善居村委会便民服务;此外,年内上海还将建设“社区云”信息平台,整合各区已有的信息平台,聚焦精细化和智能化,为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信息支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