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我脑中的橡皮擦”,这不是韩剧,而是用于形容老年认知障碍的形象描述。这病症就如橡皮一样,渐渐“擦除”着患者的理智情感和记忆,让老人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固执己见,难以扭转,为亲友和养老机构的日常照护带来严重困扰。
目前上海已有养老机构统计,在住养老人中,40%比例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认知障碍。因此,对于这类老人开展有效照护,成为上海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的一大努力方向。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上海正持续扩大认知症照护床位的服务供给。至2018年底,全市共改建1194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超额完成任务。今年,上海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继续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的养老机构,实地探访认知症老人的治疗情况,以及为他们而建的认知症照护单元。
为认知症老人准备一间“头等舱”
在旧社会,陈奶奶曾家住原法租界的别墅区;新中国建立后,她的家人流落海外,她却自强不息,努力进步成长为一名宣传系统干部;改革开放后,她又独自出国与家人团聚;暮年时,因直系亲属凋零殆尽,她回到故乡,住进了养老机构。
记者面前的陈奶奶已年过八旬。上文中那段属于她的曲折人生,却全部归于一张呆滞的面容,全然没有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些“历经沧桑后的淡泊、慈祥”云云。她与众多老人围坐在一起,参加“唐诗俱乐部”活动。但朗朗读书声虽将她环绕,但又显得离她很遥远,因为她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护理员一边给陈奶奶喂食,一边告诉记者:“她的症状并不算轻,非常认生,只有我能和她沟通一二。”
可能是看到记者和拍摄器材,同桌的另一位认知症老人突然“哇”得一声哭了。这种哭声显然有诱导效应,不一会儿,方才还目不斜视、只能机械张口吞咽的陈奶奶,也突然跟着哭了几声,护理员哄了好一会儿,才稳住了陈奶奶的情绪。
据护理员透露,如今的陈奶奶表现为非常怕生,除自己外,生人勿近。她又特别注重隐私,不愿居住在普通的多人间,不愿他人碰自己的物品。
护理员带领记者,参观了银康老年公寓专为认知症老人准备的私密卧室。虽然这个大房间仍是多人合住,但每张床位在各个方向都有遮挡,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倒也如同飞机上的“头等舱”一般,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机构还为她们提供了独立储物柜,方便老人存放一些自认为私密的物品。
照顾认知症老人,和照顾婴儿有什么区别?面对这个问题,护理员表示:“婴儿就像一张白纸,虽然也有种种哭闹、耍脾气等行为,但只要往正确方向引导,总会有效。而认知症老人却不同,他们已是一幅幅书写完成的‘作品’,有了自己认为对的‘信念’。因此,即便他们做出明明不合常理的事,旁人也难以扭转,让普通亲友难以照护,备感困扰。必须采取专业、针对性的疗法,才能缓解认知症老人的症状。”
一声“你来了”,让家人倍感欣慰
90岁的岑奶奶,入住银康老年公寓已两年有余。至今,她的女婿孙先生都无法忘记岳母当年发病时的情景。
“患这种病的老人,脾气会变得怪异孤僻,喜怒无常。”孙先生回忆说。“好好地,她会突然把眼镜摘下来,用保温杯把镜片砸得粉粉碎。镜框砸不烂,就拿在手里死命拗,拗得自己手指抽筋了都不停下来。夸张的时候,她会脱光了衣服在地上打滚。”
老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了认知,可是家人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我们医生也看过,专门请了保姆守着她,但是折腾了老半天,病情非但不见好,反倒日渐加重。”考虑到太太的身体状况,3年前,无计可施的孙先生听从了邻居的推荐,找到了银康老年公寓。
老人刚送来的时候,岑奶奶几乎连家人都不认识。但是在老年公寓规律地生活,享受专人照护后,孙先生发现情况正逐渐好转。
前几天,孙先生带着美食来看望岑奶奶。坐在轮椅上的岑奶奶先说一句“你来了”,然后接过吃的,慢慢咀嚼起来。如今老人情绪稳定,行为正常了,这让孙先生倍感欣慰。“最最重要的是,她居然认得我了!”
岑奶奶的护理师,“记忆小镇”护理组长王为好从2015年就开始守护这里的认知症障碍老人。“很多老人刚进来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是抵触的,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可是他们又不会用语言表达。因此会用一些小孩子的手法来抵抗。像不吃饭啊,哭闹耍牌气等等。”王为好说,每一位认知障碍的老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因为他们的感官,听觉,包括他们的所思所想都有他自己的一个世界。“他们认为他们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因此我们需要走进认知症老人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否认、不纠正、不责备,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老人就会像孩子,你让他们高兴了,他们自然会听你话。他们不吃饭,你得先想方设法哄他们高兴,然后再帮助他们吃饭。如果老人沉默,那就得开导并引导他们开口。”
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方法,与健康老人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护理人员除了经过专业的培训与辅导之外,每隔一段时间还得进修研讨。王为好举例说,很多老人进来的时候情绪不稳定,有时过于激动,护理人员越劝解,他们哭闹得越厉害。但是经过几次试验,他们发现,音乐可以让老人安静,甚至会跟着音乐拍手唱,因此就形成了一种“音乐疗法”。
将完善认知症照护单元入住测评标准
据介绍,2015年时银康在住老人达319位,当时通过筛查,发现近40%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去年,“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后,银康申请到“4个认知症照护单元,76个照护床位”的任务,随即进行床位硬装、软装优化。公寓内很多家具和物品摆设都比较“怀旧”,增添老人对环境的熟悉感。
市民政局表示,“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是针对认知症(失智)老人身心特点和照护需求,在养老服务机构内改建认知症照护单元,通过居家式、人性化的空间布局重构,提供专业照护服务,让认知症老人得到更加个性化、有尊严的专业服务。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共改建1194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超额完成任务。2019年,上海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继续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进一步扩大认知症照护床位的服务供给。
除了积极推进床位改建,并将其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外,记者从上海民政部门获悉,上海正在进一步推进认知症照护专业人员的培训、完善认知症照护单元入住测评标准、形成认知症照护服务项目标准、开展社区认知症筛查、培育社区认知症非正式照护力量、为社区内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照护支持等。
目前,上海已在医疗领域加强了对认知症的专业诊断和治疗,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了记忆门诊,对认知症的精神行为进行医学诊断和药物治疗。
同时,上海扶持催生了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如: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机构和福苑、爱照护等长者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症照护专区,收住认知症老年人,提供专业机构照护。
一批从事认知症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如:尽美长者服务中心,浦东塘桥、长宁虹桥等街道建立的“记忆家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也在为认知症家庭提供支持与服务;剪爱公益在普陀、宝山、徐汇等区的部分街道开设了“记忆学堂”,开展认知症社区宣教、早期筛查和干预个案服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