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王川 法治报通讯员 朱轶勤
2018年,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普陀区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目标,强化责任担当,依法积极履职,全年共举行9次常委会会议、15次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15项专项工作报告,自主开展、与市人大联动开展4项执法检查,为普陀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贡献力量。
围绕普陀发展大局和民生关切 积极履行法定职责
做深做实重大事项决定权。常委会根据区委实施意见,及时修改完善《普陀区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进一步明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原则、范围、重点、决策程序和工作机制。
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2017年决算和201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17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依法作出批准2017年区本级决算的决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提请审议2018年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依法作出批准调整预算的决议。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审计意见建议,提高审计整改实效。对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开展监督调研,督促相关部门科学编制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议区政府关于本区贯彻实施《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情况报告,助推“一轴两翼”重点地区建设。
与区政府商榷届内每年向区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相关工作,为全面建立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做好准备。围绕支持保障代表履职,常委会会议先后3次听取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着力推进建议的办理落实。
规范开展人事任免工作。修订完善区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干规定、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规程等相关制度,全年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3人次,组织14人次进行宪法宣誓,切实提升被任命人员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
坚持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围绕推动普陀高质量发展,对区政府“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开展监督,依法对经评估需作调整的指标进行审查和批准,推动区“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明确相关工作规范和程序,逐步实现预算审查监督由静态向动态、由节点向全程、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办理议案为抓手,推动建立“三年启动、六年完成”的非成套住宅改造总体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促进老旧小区居住条件的改善;监督调研区域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情况、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宗教场所安全工作情况,促进普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多元、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更加到位、宗教场所及宗教活动更加安全。
围绕实施高标准管理,就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在本区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区政府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水安全保障;监督调研区域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情况,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运作情况,环境保护条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防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督促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
聚焦“法治普陀”建设,学习宣传新修订《宪法》,就“七五”普法决议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中期检查评估;跟踪监督本区司法体制改革实施情况,推动落实司法责任制及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就检察机关与监委建立健全相关协调衔接机制开展监督调研,推动检察机关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强化自身适应性改革;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以合法性审查为主线,对区政府报送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此外,加强对监督闭环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主任会议听取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提升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效果。
上图为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勇伟在万里城实验幼儿园调研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拓展代表履职学习深度。分8批组织179名区人大代表和区、街镇人大干部赴全国人大培训基地参加学习培训,先后举办两期区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围绕代表普遍关心的司法体制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内容,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工作新举措、新成果。根据业务工作需求,组织相关专委会委员参加专题学习班,帮助委员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提高代表联系群众广度。常委会探索和改进代表下社区工作,结合大调研,扩大代表“带主题”下社区听取意见的覆盖面,推动代表更广泛地体察民情、询问民需、汇集民智。全年2次开展市、区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联系工作,积极推动联系工作形成长效常态。组织普陀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代表开展2项专题调研,协助代表将调研报告转化为代表建议或议案。
加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力度。以办理代表议案为契机,尝试让提出议案的代表全程参与议案办理,促进提办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为高质量完成议案办理奠定基础。不断健全代表建议办理协商机制、重点办理机制、分工督办机制和分析评估机制,大力推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普陀区重点工作督查系统”与“普陀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的相互衔接。
提升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水平。组织代表开展集体视察,参与调研监督、执法检查活动,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助推全区重点工作。推动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共组织115人次列席会议。依托预算审查专家小组和专业代表小组,为代表深入审查年度预算提供专业帮助和智力支撑。坚持“六有”(有场地、有设施、有标识、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标准,实现街镇“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全覆盖,打造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阵地。
左图为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勇伟在长风街道开展调研,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
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夯实履职基础
筑牢思想根基。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全年工作始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使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干部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为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厚植基础。
加强学习调研。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需求,先后开展6次中心组集中学习,3次专题培训。完成新一届区人大工作研究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发挥区人大工作研究会智囊团作用。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深入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大调研,全年共走访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217家,走访座谈居民479人次,收集企业、群众遇到的难点问题162个,解决150个。
完善机制建设。系统梳理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机关各项制度规定,对其中37项进行“立、改、废”,使之更好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坚持区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各内设机构联席会议,街镇人大工作例会等制度,加强各部门和街镇人大间的沟通交流,健全工作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全区人大工作整体协调发展。落实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与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签署合作交流协议,充分发挥人大在服务两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宣传格局。常委会领导定期赴区委党校宣讲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人大意识。顺应新形势,开通运行“普陀人大”微信公众号,对“普陀人大”门户网站部分栏目进行升级优化,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和覆盖面,多渠道公开工作情况、传递人大声音、展现代表风采。
左下图为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活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下图为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和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合作交流座谈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