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钰霏
第一次听说乌镇是因为它是茅盾的故居,“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信仰便是茅盾在乌镇会考时写下的,而后又在电视剧《似水年华》里窥得江南水乡的烟雨摇曳,便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地方既能孕育出心怀天下的文学巨匠,又装得下柔情似水的文艺情怀?
三月的江南,乍暖还寒。我终于得闲赶在周末前买了一张由上海去往桐乡的车票。打马过江南,与水相吻,枕水而眠。和许多江南水乡无异,乌镇也是白墙墨瓦,灰粉青石,鳞次错节的民宿沿着河道绵延开来。而坐落在阴天下的乌镇,很像是宣纸上铺开的水墨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春秋时期,乌镇便是吴越边境,吴兵在此驻兵防备越国。西施即是由此别越入吴,国难当头,便是浣纱女子也甘入姑苏宫闱,舍身为家国。想是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才让乌镇的文人们抱有鸿鹄之志,心系天下。
在乌镇,第一多的是船,第二是桥。桥横船纵,勾勒出阡陌红尘里的清雅墨画。京杭大运河穿桥而过,元明清时期,一吨吨粮草和货物便是通过这里向外运输,虽然现在乌篷船里大多载送的都是往返的游客,船仍旧是乌镇的一个符号。每一个码头都有成排的乌篷船停靠在岸边,等待着踏上它的旅客,去品味岁月沉淀下的气质和情节。站在桥上,我最爱看的就是船夫划着木浆向墨色深处隐去。华灯初上时,坐在乌篷船里听着船夫的哝喃,沿岸灯火映在河面上影影绰绰,那一刻才算是真正感受到了乌镇的美。
听人说,没看过西栅的夜景,便不算来过乌镇。夜幕降临时的江南水乡,很像觥筹交错的酒席,晃眼得惹人微醺。熙熙攘攘的人群隐匿在夜色里,乌镇好像又回到了千年前的静谧。倚在临水河畔静静看着晃悠驶过的乌篷船,我开始羡慕起住在西栅里的居民,游客们恋羡的美景对于他们来说却像是家常便饭。夜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比白天多了一点灵气,好像是洗浴过后的少女在向人私语,嘤嘤又戚戚,叫你欲罢不能。我的家乡虽也有山有水,但像这样能在午夜梦回时听得撸声腪乃却也还是没有的。
石拱栏桥,过街券门,河埠廊坊,浸泡在岁月烟云里的乌镇,少见世俗的喧嚣和浮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