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周末看点

当骗局披上感情的“外衣”……

本文字数:3468

资料图片

前任送的钻戒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王川  法治报通讯员  张熠  张晓艳

凡是骗子必有所求,其中又以骗财者居多。近期,本市多家检察机关办理了数起涉嫌诈骗案件。办案中检察官发现,把“爱情”作为幌子用于诈骗,虽然已经不是新把戏,但是却仍然有人上当,而且那些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总是容易让人失去理智……

“名校硕士”魅力大 同时开展两段“异地恋”

是渣男也是骗子 两女子被诓60多万元

一男子不仅冒充名校硕士,还同时与两个女生谈起异地恋,不过他欺骗的不只是女子的感情,真实目的是为了钱。

交往中,男子陆续以家人出事、理财产品需追加保证金等为由,骗取两个女生钱款共计60余万元……

这个男子到底有什么魅力?事情要从去年3月说起。

“相识”10天就借钱

夏夏是国内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2018年3月6日,一名自称“小睿”的男子在微信“硕博群”中加了夏夏为好友。小睿介绍自己是四川大学的法律硕士,现在广州某咨询公司工作,月薪3万多元。小睿频繁地通过微信与夏夏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与音乐作品,并相互探讨喜欢的电影、油画,两人很快熟络起来。

3月16日,也就是两人认识10天后,小睿称自己的舅舅毒驾出了交通事故,他的钱都被妈妈给了舅舅看病,希望夏夏能给予救济。夏夏有些犹豫,但想着对方是个孝顺的人,便打给了他2000元。此后,小睿又陆续以交房租、出差、投资基金为由,向夏夏借了3万余元,并承诺下个月发工资后就归还。

“可怜”男子频遭“不幸”

2018年清明节,小睿来到夏夏的城市,两人第一次见了面。3天的相处很愉快,4月7日晚上6点,小睿与夏夏依依不舍地道别。然而到了次日凌晨1点,小睿却又回到了夏夏所在大学的附近,称自己误机,原来的票不能退了,让夏夏用花呗套现3000余元给他买机票。

就这样,小睿欠夏夏的钱越来越多。夏夏估摸着快到发工资的日子了,就催促小睿还钱。小睿却称自己被公司开除了,没有拿到当月的工资。接着,小睿还以基金被套、需要补仓,挂职律所需要保证金,违反竞业协议要交赔偿金等诸多理由向夏夏借钱。

每次借钱后,小睿总会先还一部分,但是下一次,又是更大数额的借款。

介绍“亲友”打“感情牌”

小睿为了让夏夏相信自己,通过微信上介绍了妹妹“蓉蓉”和好友“北望”给夏夏认识。这两人在微信上轮番劝说夏夏帮助小睿,称小睿为了还钱没日没夜地工作,已经累病了。夏夏于心不忍,又在小睿要求借款时给了他9万余元。不过,打款到银行卡时,她发现收款人的名字并非小睿。面对夏夏的质疑,小睿解释称他有两个名字,让夏夏不要多心。

然而,夏夏的怀疑越来越深。为了打消夏夏的疑虑,小睿让夏夏到广州与他见面。去年4月底,夏夏来到广州。小睿带她去了自己的住处,并当场写下了一张9万元的欠条。两人还确定了恋爱关系。

此后,小睿又陆陆续续还了夏夏2万余元。可是还钱后,小睿的态度冷淡了许多,夏夏害怕与小睿就此失去联系,她再次来到广州。然而之前甜言蜜语的小睿变得暴戾,他称夏夏的到来害他影响工作,经济上有所损失。说到激动处,小睿竟然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还狠狠踹门。夏夏吓得立刻给了小睿9000元,并赶紧离开广州。

骗无可骗他吐露真相

原以为两人的关系会就此恶化,但是小睿却“后悔”自己的鲁莽举动,使出浑身解数获取夏夏的原谅。等到夏夏松口后,小睿就继续开口借钱。此时,小睿的“亲友”蓉蓉和北望也加入到要钱的队伍,蓉蓉甚至以自杀胁迫夏夏给钱。

万般无奈的夏夏只得表示“再这样就要报警了”。见无油水可榨,小睿才说了实话。原来他的真名叫钟某某,所声称的身份都是假的,“蓉蓉”和“北望”则子虚乌有,都是他捏造出来,一人分饰多角用来迷惑夏夏的。

承办此案的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经过调查发现,钟某某于成都某学院结业,有犯罪前科。

在与夏夏交往的同时,钟某某还在高铁上认识了小徐,并与她确定男女朋友关系,接着以类似的手段骗取小徐钱财。

截至案发,钟某某共骗取夏夏15余万元,归还部分后,尚欠9余万元。小徐被钟某某骗取50余万元。

近日,普陀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钟某某批准逮捕。

自制“指南”低价售“爱情信物”

令人动容故事背后是诈骗陷阱

情侣间往往会赠送信物以表达情意,可偏偏就有不法分子利用这象征着美好爱情的物件,通过编造谎言低价售卖所谓“前任”赠送的钻戒。他们讲的故事令人动容,物件有鉴定证书,看着很像真的。

然而,这背后却是一个个陷阱。上海、浙江、江西等地的不少金店店主陆续被“前任钻戒”骗局坑害。

恋情受挫

女子低价出售钻戒

去年9月3日,陈先生像往常一样待在自家金店,一名年轻女子走进了店面,“老板,我这里有枚一克拉的钻戒想卖掉,你收吗?”女子一进店就表示想售卖钻戒,并拿出了购买戒指时的票据和一张GIA钻石证书。

陈先生看到对方拿出了票据和证书便也没疑心,初步鉴定过女子手中的钻戒后,陈先生提出愿意用3折的价格,即2万余元回收该枚钻戒。一般的卖家都会对价格提出异议并试图相应提高价格,可该名女子却并未讨价还价。

“为什么那么着急卖掉戒指啊?”心中疑虑下,陈先生与女子聊起了天。

女子的脸上随即浮现出悲伤的表情,顿了顿开口道:“这枚钻戒是我男朋友送的,算是我们感情的象征,可是他竟然出轨背叛了我,我看到这枚钻戒就觉得心痛,现在就想快点把它卖了,眼不见为净。”

听了女子的诉说,陈先生心生怜悯,决定回收这枚戒指。当陈先生准备转账时,女子却提出了只收现金的要求。虽然感到奇怪,可陈先生还是尽力筹措了1.9万元现金,剩余的3000余元则微信转账给了女子。

女子离开后,陈先生总觉得事情怪异,这枚钻戒也似乎有蹊跷。陈先生细细梳理之下,怀疑自己可能遇上了骗子,便报了警。

不久,警方将出售“钻戒”的女子张某抓获。经审查,张某对编造男友出轨谎言售卖假钻戒诈骗金店店主的作案事实供认不讳。

另有同伙

自制“钻戒诈骗指南”

据张某交代,她本在某玉石店工作,去年8月,店主郭某某找到她,说是走私了一批钻戒,需要张某帮忙售卖并许诺了高额的提成。在金钱的诱惑下,张某应承了下来。

按照安排,张某坐车抵达作案城市并入住酒店后,郭某某便会在第二天将假身份证、钻戒、发票、证书等作案工具快递过来,而张某则负责根据郭某某提供的“指南”实施诈骗。

为了让手下的人更好地实施假钻戒诈骗,郭某某事先将实施诈骗的前期准备,如到达城市寻找目标店面、与店家交谈的方式、收款的方法等做了统一的整理与条目分划,并一一将这些“指南”装订成册,交给张某、李某、王某学习及付诸行动。

2018年9月,郭某某、李某、王某三人也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郭某某为非法获利,安排张某、李某、王某等人至上海、浙江、江西等地,由郭某某提供仿真钻戒及配套GIA证书、各大知名金店品牌质量保证单、品质保证单、虚假身份证件等材料,以与男友分手、家境困难等理由将方针钻戒向他人出售,先后骗取6家金店8万余元。

金山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张某、李某、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之规定,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日前,检察机关已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郭某某等四人提起公诉。(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检察官提醒>>>

近年来,各类诈骗案层出不穷,骗子们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其中,情感类诈骗占据相当比例,即便一些诈骗案并非情感类诈骗,也会引入“情感”因素,因为这样更容易获取被害人的信任,减轻被害人的防备心理。其实,只要被害人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颇多漏洞。

在钟某某案件中,他的骗术并不高明,比如夏夏与小徐汇款给小睿时,收款人姓名并非“小睿”。而“蓉蓉”等相关亲友的微信账号ID都很相似,朋友圈也都“停更”,钟某某每次的借款理由更是荒诞……然而,两名被害人在已发现异样的情况下还是继续选择相信,结果越陷越深。

对此,检察官提醒,交友应提高警惕,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人,更应多方求证对方身份,切勿轻信一面之词。

而在另一起案件中,虽然嫌疑人不是“感情骗子”,但是却依然以“情感”入手,削弱了被害人的防备心理。为了成功实施犯罪,几名嫌疑人可谓是“花样百出”:虚构身份信息、伪造各大知名珠宝品牌销售质保单,以分手、家庭急用等理由分赴全国多地寻找打金店兜售假钻戒……

6家被骗店主的经历可以给大家警示,切勿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对于珠宝钻石类的奢侈品,入手需谨慎,有条件的应当交由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无论售价如何低廉、证书如何齐备,在交易时还是要重视实际检测,不能盲目相信证书,更不要被合情合理、凄惨且令人同情的“剧情故事”迷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看点 B02 当骗局披上感情的“外衣”…… 2019-03-29 2 2019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