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去年沪检察机关批捕侵犯知产案增幅近4成

本文字数:996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2018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批捕案件同比上升了37.67%。昨天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披露商标犯罪案件占比近9成。本市检察机关愈发注重保障知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诉讼权利义务告知、邀请权利人实质参与刑事诉讼等途径,确保包括国外知识产权在内的同等保护。

据悉,2018年,全市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34件781人,其中审查逮捕案件201件350人,审查起诉案件233件431人,未出现捕后撤案和无罪案件。案件受理总量上升明显,侵犯知识产权批捕案件同比上升37.67%,侵犯知识产权公诉案件同比上升了10.95%。

市检察院披露,商标犯罪案件占全部案件的89%,这类犯罪获利巨大,犯罪成本小,因此发案较多。商标犯罪主体呈“低知化”与“传递性”。

与此相反,著作权类、商业秘密犯罪主体呈“高知化”和“职业性”特点。侵犯著作权犯罪主体中,过半数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侵犯著作权案均依托互联网开展,犯罪分子或是以知识共享为名,将他人作品收集上传网盘,供他人有偿下载;或是私自架设、租用网络游戏服务器从事“私服”活动。

商业秘密犯罪,均为利用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或公司高管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他们的反侦查意识、诉讼抗辩意识相对较强。而在被害企业方面,物理隔离不到位,行为人能轻易接触秘密载体;对离职涉密员工离职审查力度不足;涉商业秘密研发资料保存不当,致使关键证据缺失,均是犯罪高发诱因。

销假犯罪国际化特征凸显,趋于利润丰厚的国外市场,出现了侵权产品销往境外893个城市、销售金额高达人民币1.4亿余元的案件。

“以往,检察机关在办理侵犯知产犯罪案过程中,由于未把知产权利人当做案件当事人,造成他们对案件进程难以掌握,合法权益也未获充分保障。”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龚培华说。他强调,现在知产权利人参与诉讼程度正在加深,且本市检察机关注重国内国外知识产权同等保护。去年基层院在410起案件中,对403个国内外权利人进行了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并通过邀请参加庭前会议等方式引导权利人实质参与刑事诉讼。涉外资、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共107件,其中涉外资有82件,确保国内外知识产权同等保护。

此外,去年全市知识产权犯罪领域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9件48人,同比上升262.5%。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去年沪检察机关批捕侵犯知产案增幅近4成 2019-04-26 2 2019年04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