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2018年,虹口区人民法院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75件,其中涉解除、终止类劳动争议148件,占比36.9%。这是记者从虹口法院与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昨天联合发布《2018年虹口区涉解除、终止类劳动争议审裁白皮书暨十大典型案例》 (下简称 “白皮书”)中获得的信息。白皮书显示,因“炒鱿鱼”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纠纷占比逾七成,而涉诉用人单位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7%。这是虹口法院首次发布劳动争议审裁典型案例。白皮书将陆续发放给虹口区企业及劳动者代表。
据了解,涉解除、终止类劳动争议案件占总体劳动争议案件比重高,2018年全年,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741件,其中涉解除、终止类劳动争议707件。虹口法院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75件,其中涉解除、终止类劳动争议148件。
统计显示,43%是以严重违纪为由,而这其中又有21%是旷工,此外不胜任工作、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等理由也上榜,甚至有8%的解除劳动合同无任何理由。而劳动者单方解除的纠纷占比为12%,具体解除理由包括劳动者主动辞职(占7%),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或拖欠工资(占2%),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占2%),未提供劳动条件等(占1%)。
此外,2018年虹口法院审结的涉解除、终止类劳动争议纠纷中,民营企业占比87%,外企占比8%,国企占比5%。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经营规模小、用工人数少及外来从业人员多等因素的制约,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不规范用工现象,该类企业为节约用工和经营成本,往往呈现出管理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劳动争议频发。且市场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企业转型升级、关停并转、整体搬迁或是裁撤分支机构过程中,易引发大量纠纷,甚至引发群体性劳动争议诉讼。相对而言,国企和外企的管理较为规范,涉解除、终止类劳动争议案件的占比较小。
白皮书同时指出,在涉解除、终止类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诚信问题的案件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比如学历造假、提交虚假病假单、违反竞业限制的规定、对外披露公司保密信息等。因此,法院建议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与行业协会等单位,在仲裁与法院诉讼案件等大数据的基础上,联手打造劳资双方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诚信用工和诚信就业档案,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争议记录纳入其中,并向社会公示,作为劳动者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时的重要参考,以此督促企业依法用工、劳动者勤勉就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