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沪清退33个司法鉴定机构受理点

去年司法鉴定机构投诉案件量大幅下降

本文字数:1640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本市司法鉴定立法工作,将其列为2019年立法计划正式项目

●针对司法鉴定行业存在的乱象,本市已经制定《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整顿治理工作方案》

●对52家鉴定机构和720名鉴定人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专家对65家鉴定机构开展现场评查,清退司法鉴定机构受理点33个

●48家鉴定机构安装“智慧司鉴”软件,实现阳光鉴定和全流程监管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针对司法鉴定行业乱象,本市深入开展司法鉴定行业整治,对52家鉴定机构和720名鉴定人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专家对65家鉴定机构开展现场评查,清退司法鉴定机构受理点33个。市人大常委会即将审议《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草案)》,为做好审议准备,昨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率队赴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视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对司法鉴定管理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通过行业整顿治理,2018年司法鉴定机构投诉案件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其中,法医临床鉴定下降48%,法医精神病鉴定下降41.2%,法医物证鉴定下降71.4%,笔迹鉴定下降48.8%,微量物证鉴定下降53.3%。

司法鉴定是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制度。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本市司法鉴定立法工作,将其列为2019年立法计划正式项目。据了解,全市经上海市司法局审核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共计130家,其中“四大类”(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53家,“四类外”司法鉴定机构77家。司法鉴定人共计1645名,其中“四大类”司法鉴定人702名,“四类外”司法鉴定人943名。2018年办理“四大类”司法鉴定业务118978件,同比增加12.24%。近五年,司法鉴定业务年均增加10%左右,为服务诉讼活动有序开展和保障人民群众鉴定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司法鉴定行业存在的乱象,本市已经制定了《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整顿治理工作方案》,召开行业治理大会,部署推进整顿治理工作。此次专项治理共对52家鉴定机构和720名鉴定人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专家对65家鉴定机构开展现场评查。开展专项督查,清退司法鉴定机构受理点33个。同时,市司法局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卫计委、银保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打击“黄牛”活动。制作印有司法鉴定宣传二维码的易拉宝,在本市鉴定机构、医院、保险公司、4S店和道路交通事故受理点等单位放置。同时通过二维码与12348上海法网对接,让人民群众一扫就能了解司法鉴定相关信息,挤压“黄牛”活动空间。

通过行业整顿治理,2018年司法鉴定机构投诉案件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其中,法医临床鉴定下降48%,法医精神病鉴定下降41.2%,法医物证鉴定下降71.4%,笔迹鉴定下降48.8%,微量物证鉴定下降53.3%;重鉴推翻率为41.2%,比去年同期下降2.5%。在沪保险公司对鉴定意见采信率有所提高,上海车险市场的人伤理赔环境得到改善,道路交通伤残赔款较2017年下降8600余万元。

同时,本市还在推进“智慧司鉴”建设。目前已初步完成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毒物、法医精神病和文书鉴定等五类常用操作流程和通用流程的智慧司鉴业务监管平台开发工作。全市48家鉴定机构已安装“智慧司鉴”软件,实现了阳光鉴定和全流程监管。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非常关注对于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象。市高院表示,2012年民诉法修改及民诉法司法解释均规定了出庭接受质询系鉴定人的法定义务,鉴定人拒不出庭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鉴定费应当退还。然而在审判实践中,对于该规定的贯彻落实仍有较大难度。鉴定人对出庭质证已经是法定义务的认识不深,同时也对出庭可能会产生对己不利的后果有所担忧,所以多为书面答疑的方式答复当事人提出的问题。鉴定人不出庭,不利于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不利于鉴定不利方服判息讼,从而影响司法审判权威性。市人大代表刘正东建议通过立法,将鉴定人出庭的法律义务明确下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沪清退33个司法鉴定机构受理点 2019-05-07 2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