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母亲节将至,本期“老法今说”奉上一组古代孝母图。谨祝天下母亲幸福安康。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孝道”,在汉代,一个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荐去当官的,这叫“举孝廉”,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汉代皇帝的谥号中就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我们熟悉的汉武帝,就是“汉孝武帝”。
中国古代还有一本专门宣扬孝道的书,叫《孝经》,这本书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与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列在一起,为“十三经”之一,全文不足两千字,是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自宋代以后,就有画师为《孝经》配插图了,如北宋有李公麟的《孝经图》,南宋有《孝经图卷》,清代有本书叫《孝经传说图解》,这本书先刻有《孝经》的经传,其后则记叙了古代的150篇孝行故事,基本都是一图一文,图文并茂。
董黯慈溪图
在这幅图中,有三个人物,右上角是一个富二代,左下角屋子里则是董黯和他受伤的老母亲。董黯字叔达,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他自幼丧父,砍柴为生,与母亲黄氏相依为命。有个邻居叫王寄,富而不孝,是个纨绔子弟,虽然家里很有钱,但对母亲很不好。有一天,董母与王母拉家常,各自谈及儿子孝与不孝之言,王母说,你看你家也没有钱,你怎么身体真么好,比我都好呢?董母说那是因为我儿子孝顺,让我省心。王寄回家后,王母就向他提及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她希望儿子以董黯为榜样做一个孝子。但王寄却因此嫉恨董母,待董黯离家外出时,王寄去董家辱骂殴打董母,董黯知道后,跪在母亲床前痛哭:“儿子不孝,让母亲遭此大罪”。董母说:“不怪你,是我自己失言造成的。”董母由此卧病不起,不久而逝。董黯悲愤交加,他想立即报仇,但想到王母只有王寄这一个儿子,如果现在就杀死王寄,也等于要了王母的性命,他于心不忍。他给母亲守墓,想着报仇的事,睡觉也枕着斧头。终于等到王母去世,董黯砍下王寄的脑袋,祭于母亲墓前,随即去官府自首,官府对这个“辱母杀人”案不能决断,只好上报朝廷。汉和帝听说了董黯报仇这件事,觉得他孝心可嘉,便下令免去他的杀人罪,并要他出来做官。董黯没有应诏,他愿意终老山林,活了八十岁。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有两个房子,左下角的房子在一个小溪旁,据说董母当初得了一种难治的病,她想喝大隐溪的水,因为大隐是她的故乡。那时董黯母子住在慈湖以北的山脚下,距离大隐有三十里路。董黯经常早出晚归,去大隐挑水给母亲喝,后来又干脆把母亲接到大隐溪边居住。终于董母的病好了,他们又返回原来的居住地。
有一天,董黯正在劳动,院子里忽然泉涌成渠,那泉水的味道和大隐溪的水一模一样。乡里人都说董黯孝感天地,董黯却说,是母亲的慈感动了上天,“是吾母之慈所感也”,于是将这条渠水取名“慈溪”。
在这个故事中,母亲显然是表现孝子的“配角”,但我相信最后董黯说“是吾母之慈所感也”绝不是一句空话,但董母感动的应该不只是上天,在男权的封建社会,一个贫家女子将一个孩子拉扯大实属不易,董黯这话可以说是一语双关,母亲的“慈”,也感动了他,与其说这是一个表现孝子的故事,倒不如说我们从这个孝子身上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我们知道古代有本《二十四孝图》,也是表现孝子的故事选集,鲁迅曾经专门写过文章对这本书进行过批判。其实这本书中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鲁迅批判的那种情况特殊,甚至不近人情,一般人很难办到的故事,如郯子的鹿乳奉亲,王祥的卧冰求鲤,杨香的扼虎救父等等;还有一类则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孝行,如汉文帝的亲尝汤药,江革的行佣供母,黄香的扇枕温衾,蔡顺的拾葚供亲等。
汉文帝亲尝汤药
这三幅图表现的是汉文帝亲尝汤药,这个故事说:汉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三年里,刘恒既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又勤理朝政,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之后,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要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这三幅画各有特点,尤其是老母亲的形象,很有意义,王素的画明显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任伯年的画像是一个趴在桌子上闹脾气的老小孩,汉文帝还得哄着她,求着她喝药,李霞的画中,儿子在尝药,母亲早早就张着嘴等着了,好像能听到“啊”的声音。这三幅清人的画不知道比现代人画的高明到哪里去了,现代人往往把画面画得富丽堂皇,反而违背了史书记载的汉文帝尚节俭爱简朴的历史事实。
江革行佣供母
这三幅图描绘源自江革行佣供母的故事,东汉时有个叫江革的少年,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这三幅图表现的正是背着老母亲逃难的情景,王素的画,儿子回头看,母亲在儿子背上却一副“放心”的样子,任伯年的画是母亲回头看,替儿子“担心”,李霞的画是二人小心翼翼的赶路,一条小径是母子一心。
从这些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良好品格的养成,还是读书学习之道的提升,都可见母亲在孩子背后的含辛茹苦,无微不至。最后,祝天下所有母亲身体健康,母亲节快乐!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中文历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