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连日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周口男婴丢失事件昨天出现大反转:据媒体报道,男婴丢失系家庭矛盾引起的闹剧,整个事件由女方策划并自导自演。目前参与策划者多人被拘留。因男婴母亲尚在哺乳期,暂未被采取措施。
5月16日上午,河南周口一女子称自己带着4个月大的儿子外出散步时因病晕倒,等她再次醒来时,称孩子被人抱走。随后警方和男婴家人悬赏征集婴儿线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帮忙寻子。5月19日,周口市公安局文昌分局通报称,婴儿已于19日凌晨被警方安全找回。
全网找孩子,最后却发现只是又一场“狼来了”的闹剧。社会的爱心在遭遇真相时,犹如被当头棒喝。
这样的情节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去年,发生在浙江乐清的儿童“失联”案亦是如此。全城人都在帮着找“失联”的孩子,家人甚至曾一度悬赏50万元征求线索。最终警方查明,是男孩母亲陈某因与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丈夫对自己及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
我们发现,两起事件都牵动着无数颗善良的心,而真相的背后都掩藏着两名任性的母亲。她们因为琐碎的家庭矛盾,任性地策划和制造虚假警情,全然不顾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践踏社会公众的爱心,将个人的小情感凌驾于社会秩序及国家法律之上。
这种行为,无论是否出于无知,无疑都为法治社会所不容。
我们不禁要问: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为何这样滥用公共资源、透支民众同情心的闹剧竟一而再上演?
我们必须警醒这些导演“闹剧”的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不管是警力资源还是社会公众的善良,都经不起“狼来了”的折腾和消耗。“闹剧”行为从本质上讲,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国家法律的挑战。
其实,现实生活中,报假警的情况屡见不鲜,原因多令人啼笑皆非。有的是为了报复对方,有的是为了商业竞争,有的因酒后吵架,报假警只为找警察来“评理”,有的甚至仅仅为了发泄私愤……
“110”如同守护人民群众安全的生命线,尽管警方一再警示报假警的法律风险,但民众的法治意识仍有待加强,报假警的违法成本有待提高,相关惩戒力度亟需增强,提升民众对法律的认知和敬畏。
就在上个月,乐清事件中的陈某因犯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判刑1年3个月。这无疑是对社会最好的警示:法治不容任性,任性必须付出代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