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到“十四五”期末,黄浦区将基本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并基本解决居民拎马桶问题。昨天,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黄浦区调研旧区改造、垃圾分类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等相关情况。代表们实地查看了乔家路地块以及承兴里里弄房屋综合改造项目。记者了解到,黄浦区每年旧改受益家庭8000户以上,同时通过旧改和城市更新每年产出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
承兴里是典型的石库门房屋,尽管外观中西结合非常美观,但内部空间狭小逼仄,居住其中的居民得忍受煤卫合用的种种不便。但经过1年的改造,如今承兴里却是旧貌换新颜。昨天,记者跟随市人大调研组来到承兴里里弄房屋综合改造项目工地,只见这条里弄统一的红砖墙体,曾经的违建也早已不见踪影。已经改造完成的房屋,进门就是一个开放式厨房,另一侧则是拥有淋浴设施的卫生间。尽管每套房屋的独立煤卫只有3.4平米,但对于这个项目来说,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艰难工程。通过将楼梯公共区域合并,每户居民有了梦寐以求的独立煤卫。同时,项目组还给每户居民搭建了更为坚固的钢结构阁楼,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据了解,去年该项目一期涉及的261户已完成居民签约及搬迁过渡,目前黄浦区正在抓紧施工,同时已启动对承兴里二期的前期设计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黄浦区各类老旧房屋十分密集,且年代久远,房屋质量较差。“二元结构”矛盾是黄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最集中表现,也是制约黄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突出瓶颈。近20年来,黄浦区全力以赴推进旧区改造,超16万户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黄浦还剩各类旧式里弄房屋204万平方米,二级旧里以下房屋81万平方米,无卫生设施家庭6.5万户,主要分布在老城厢、北京路沿线、建国东路沿线等3大片区中。
从全市来看,黄浦占上海中心城区无卫生设施家庭总量的40%,是全市旧改压力最为繁重的中心城区。近两年,黄浦区通过试点项目探索了里弄房屋综合改造、拆落地重建等城市更新模式,扩大“留改”项目覆盖面和受益面。零星地块由于难以独立开发,一直是旧改中的难点问题。
去年黄浦区对非旧改无卫生设施地块进行了梳理,目前黄浦区共涉及80个街坊,总计9000余户居民,主要分布在文庙周边、蓬莱路以北老城厢区域,北京路沿线,南苏州路沿线以及南京路步行街后排。这些不具备成片开发条件的零星地块将主要通过“留改”,实现居民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和历史风貌的妥善保护。黄浦区透露,按照“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并基本解决居民拎马桶问题”的总体时间节点,每年旧改受益家庭8000户以上,同时也通过旧改和城市更新每年产出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黄浦区将在资金、规划、土地、征收、改造、建设等一系列环节中争取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完善市区联合土地储备、市属国企参与、历史风貌甄别、毛地一地一策、老大楼开发利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推进机制。
“老城厢对上海有着独特的感情,对老城厢如何改造?”李韶平代表建议保留历史底蕴,“弯弯曲曲的小路也是种风景。”连柏林代表则表示,保护建筑应当成为发展的机遇而不是发展的包袱。他建议对老建筑因地制宜保护,对老建筑要有准确的界定,科学规划。
此外,回应“十三五”剩余两年,黄浦区将重点聚焦老城厢及周边区域,加快推进福佑中南块、乔家路地块等16个成片征收项目,涉及居民2万户,基本确立老城厢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功能定位,同步实现太平桥与豫园老城厢以及外滩金融集聚带互联互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