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老少,皆不例外,可未成年人的辨别意识、自控能力都还不足,如何让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但又不被其伤害?这是家长面临的挑战,也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关注并采取措施解决的难题。目前来看,尽管世界各国都在花大力气应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但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本期“域外之音”就介绍了一些国家是如何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
【日本】
严格立法 举措强硬
日本的网络普及率很高,使用网络的未成年人数量巨大。为此,日本制定了《网络服务商责任限制法》和《青少年网络规制法》等法律,明确将“诱使犯罪或自杀”、“显著刺激性欲”和“显著包含残忍内容”的3种信息划归“有害信息”范畴,并要求通信商和网络服务商就这些信息设置未成年人浏览限制,从而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重点实行较为严格的保护措施。
不仅如此,日本会对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游戏、网络服务商等采取分级措施,不仅要求网络服务商也必须实行过滤措施,还引入了安全搜索技术对搜索引擎提供的内容进行监管。针对儿童色情犯罪,日本颁布了《杜绝儿童色情综合对策》和《儿童色情行为处罚条例及儿童保护关联法》。
日本政府2009年颁布实施了《保证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环境的整顿法》(又称《不良网站对策法》)。该法对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行业管理协会、电信服务商、过滤软件开发商、网络内容服务商、民间团体和未成年人监护人等在保障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方面的义务作出了详细规定,并要求推广和不断升级过滤软件,以确保青少年的上网安全。
日本政府关注的对象还深入到了移动端。日本三大通信运营都已经在其运营的手机系统中内置了家长管理软件,用来过滤有害信息。近两年,通信商还推出了儿童专用手机,这种手机没有网页浏览和短信功能,仅能和通讯录中预存的号码通话,还配备了GPS定位系统和报警器,这种不智能的移动电话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此外,日本各级警察部门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并实施“网络巡逻”。警局职员在受警方委托的团体协助下,监控网站及论坛上危害未成年人的不良信息,一旦发现,警方可要求网络服务供应商或论坛管理者立即予以删除。
【美国】
以法律规范为主 全方位过滤不良内容
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儿童网络保护体系,其中包括《儿童在线保护法案》、《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和《儿童互联网络保护法》等专项法律,还有在《通信行为端正法》、《网络免税法》等网络相关立法中也有关于保护儿童网络安全的条例。这些法律要求,接受特定联邦资助的图书馆和中小学必须采用网络过滤技术等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到不恰当和有害的网络内容,对13岁以下儿童的网上个人信息收集进行限制,对于13岁以下儿童使用部分网站服务时,网站须征得父母同意。
美国的法律措施可分为四个方面:色情内容管理、娱乐软件分级、隐私保护和专门机构技术支持。
色情内容管理是美国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主要着力点。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色情内容的侵害,美国会通过技术和政策对未成年人色情内容进行综合管理。美国不仅不允许有关机构制作、传播任何以儿童为主角的猥亵低俗内容,还通过经济驱动比如税收优惠,促使商业色情网站制定限制未成年人浏览色情内容的措施,同时对学校、图书馆等公益性场所进行联网管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色情内容的危害。
隐私保护也是美国立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为了最大化实现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提出了立法规制和行业自律政策相结合的模式,即行业可以依照需要及属性来制定保护儿童隐私权利的行业规范。
对于游戏等娱乐活动,美国政府主要以提示和引导为主。美国娱乐软件定级委员会(简称ESRB)制定了分级制度,给所有游戏软件加上分级标识,并对游戏等娱乐软件实行分级管理,帮助家长更好地控制或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的内容。
此外,美国还设立了专门机构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美国司法部为各州和地方的打击行动提供了技术、设备和人力支持,联邦调查局和教育部发布家长指导手册,提供相关网址及开设网上专页和长话专线,并发布有关网上儿童色情活动的最新信息,联邦政府则专门开办了隔绝不良信息的儿童网站,让家长可以放心孩子使用其网站进行学习和探索。
美国家长还可以在电脑的网页上,安装专门的过滤插件,用来过滤掉那些带有暴力或者色情内容的网页。孩子浏览网页时只要打开这些插件,那些不能让孩子观看的网页就会自动屏蔽掉。
【英国】
自动过滤不适合内容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问题,英国建立了“政府+行业”的联合监管机制,设立了专门网站,向家长提供最新的网络安全信息。政府公布了24小时的儿童热线,家长和孩子可以随时就网络问题寻求帮助。同时政府专门设立了保护青少年的“儿童开发与在线保护中心”,让公众、执法机构和网络业主间加强联系,跟踪并检举嫌疑人,防止犯罪分子以儿童为目标进行网络犯罪,都体现了立法和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移动内容管理方面,当前所有主要的英国移动运营商都已经自愿实施默认内容过滤系统,对手机网站内容进行分级标注,标明哪些内容不适合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观看,并采用技术手段过滤那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
【法国】
学校推出“上网执照”
法国出台的《数字经济机密法》对运营商提出了相关要求。根据该法,运营商有责任向用户提供屏蔽不良信息的拦截软件。法国部分学校推出了“上网执照”,主要通过课程等方式教学生应对网上陌生人的骚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法国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方面采用了更为综合全面的模式,政府采取了控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做法。法国一方面严格打击不良内容的制作和传播, 从严从重处罚利用网络毒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法国教育部还向教育系统推荐使用含有内容过滤功能的服务器,免费提供内容过滤软件,设立专人监控的校园网。
法国家长们尽量推迟给孩子们配备手机的年龄,但是架不住大趋势,如今初中几乎是最后期限了。大多数学校规定:除非特殊情况,在学校里手机必须处于关机状态;课间纪律老师如若发现学生玩手机会警告或没收,若多次违纪就会叫家长了。
至于电脑,其入门知识和基础操作,属于初一开始设立的技术课的内容。当然,对比如今电脑的普及化程度,孩子们上初中时基本都已经接触过电脑了,法国的这门课相对来说显得有点落后了。
法国的学校一般也没有家长群,但有全国联网的网页,便于家长上网查询信息。不过,老师们留作业还是喜欢让学生们记在本子上,考试成绩也依然有书面通知寄到家里,需要约见老师最有效的还是打电话或用联络簿递纸条,所以,学校网页使用率很低。
(综合自《现代教育报》、央广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