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重点

垃圾分类“特快列车”到站闵行浦锦

本市将探索绘制“垃圾分类地图”梯度执法

本文字数:3155

闵行区花园式的垃圾分类站点

闵行区花园式的垃圾分类站点

五官科医院闵行分院垃圾分类

五官科医院闵行分院宣传垃圾分类 本版摄影 记者 王湧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从市区方向沿浦星公路向南一路行驶,当绵延的绿坡和景观绿雕跃然于眼前,便进入了闵行区浦锦街道的区域范围。

这个在上海街道体制改革背景下成立的年轻街道,近两年搭载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特快列车”,在去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面撤桶并点及定时定点投放工作。

时值垃圾分类“最严执法”进入最后倒计时,近日,市城管执法局在浦锦街道召开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全市层面推广“浦锦经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深入开展“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截至6月13日,上海城管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989起。

记者获悉,下阶段,本市城管执法部门将重点开展全过程执法查处,对严重违法者实施信用惩戒,未来将探索绘制“垃圾分类地图”,根据分色预警情况开展执法,加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商品房:

花式分类“西洋镜”

“各位村民朋友们,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共建美丽家园,希望大家不要违法搭建,生活垃圾要干湿分类投放,村民出租房要规范……丰收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临近午间,浦锦街道丰收村的乡间小路上,来自“农村大喇叭”的播报声忽而响起,这样一种听来带着浓郁本地方言韵味、又极具乡村气息的画面,瞬间将记者带入到丰收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日常中。

“我们村是浦江郊野公园区域内,所属浦锦街道的唯一一个乡村。你可能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河道黑臭、垃圾堆成山的脏乱差模样。”对着眼前曲径通幽、鸡犬相闻的田园景致,丰收村党支部书记陈斌和记者说起了这里的前世今生。

陈斌告诉记者,当时,结合“五违四必”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丰收村决定在“熟人社会”里做文章,利用村干部的力量宣传垃圾分类。“针对村里的每户人家,我们分发了干湿分类垃圾桶,每天派专人上门收集,为了解决大件垃圾的处置问题,村里还集中设置了中型垃圾厢房。”

如今在丰收村,生活垃圾分类渐入人心,就连河道垃圾也都开始实行分类收运。“在河道日常保洁工作中,我们会对打捞上来的水草、木头、枯枝落叶以及塑料瓶等重新分拣,随后运到不远处的河道垃圾分拣点。”锦街道水务站站长段瑞钟告诉记者,目前整个街道的9个村庄中,共有8个这样的河道垃圾分拣点。

而辗转来到街道北部的高档区,则又是另外一派“拾”尚风情。在新浦江城小区,记者看到有一面惹眼的垃圾分类手绘墙,彩绘的内容融合了垃圾分类立法、减量等诸多元素,以极具“时髦”、趣味的方式呈现,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它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上面所有的创意灵感以及手绘设计,都是弄区的居民亲手完成的。

闲置用地:

变身“花园式”垃圾中转站

“在我们辖区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既有像新浦江城这样时尚现代的城市化地区,也有着像丰收村这种生态自然的农村地区。这样一种‘有城有乡’的发展空间,在全市各街道中都是独树一帜的。”浦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茅勤英告诉记者,针对不同住宅地块之间的差异,推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机制,需要“精巧用功”。

而这种“穿针走线”的“绣花功夫”,在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过程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原先是‘五违四必’后的闲置用地,中转站用地原来是废弃的仓库,而前面这排停车棚原来是未达环保标准的混凝土搅拌作业基地。”身处这个垃圾中转站,浦锦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汪志晔告诉记者,所谓“花园式”的生态概念,其实早在2017年中转站筹建伊始就已形成了。

“我们这里绿化面积大约有3000平方米,厂房墙体垂直绿化200平方米,你从塘浦路一路进入中转站,就好像漫步在花间大道上。”顺着汪志晔指示的方向,记者看到,厂区中央还设置了一个硕大的地球造型绿雕,整体让人有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郊野公园中。

据中转站相关负责人陈光辉介绍,中转站大约可满足30-60天的垃圾应急存放需要,可实现湿垃圾60-70%的减量率、大件垃圾5分钟收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垃圾分类自治共治的探索中,浦锦街道还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妙招。比如尝试对小区物业探索“奖惩机制”,通过提升物业服务中党建引领作用,尝试通过加大垃圾分类考核权重对物业加码,通过对停车费减免、物业费奖励等方式“让利于民”,实现有效激励。

此外,在社区撤桶的过程中,街道还对原垃圾桶设置点位进行个性化提升,绿化单位利用自身行业优势也积极倡导垃圾“零排放”,通过堆肥、资源再利用等方法降低单位自生垃圾的排放量,将园艺景观与废弃物有机结合。

全市阶段性成绩单:

查处案件989起

在垃圾分类的“浦锦模式”中,各部门拧成了一股力量。浦锦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朱谊告诉记者,街道城管中队利用“网格化+”大平台,会主动配合街道管理办等部门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合力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物业企业的责任监督力度,确保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有序推进,营造执法高压态势。

而在全市面上,今年以来,各级城管部门也都深入开展了“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获悉,截至6月13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93万余人次,开展执法检查1.26万余次,共检查各类单位20491家次,其中检查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9367家次,检查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3289家次,检查商业楼宇、大型商场1513家次,共教育劝阻相对人12426人次,督促相对人限期整改7074起。

其间,城管对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法定义务、拒不改正的相对人,依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等法规实施了严厉处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上海城管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989起。

具体来看,其中查处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案件数占比77.05%、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案件数占比18%、随意堆放抛洒倾倒生活垃圾案件数占比3.34%、工业垃圾未单独收运处置,混入生活垃圾案件数占比0.71%、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收运处置生活垃圾案件数占比0.3%、未按规定分类驳运生活垃圾案件数占比0.2%、其它未按规定申报生活垃圾、未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等案件占比0.4%。

探索:

编制“垃圾分类地图”梯度执法

距离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仅剩2周时间。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下阶段,本市城管执法部门将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其中,7月份将重点加强收集和运输环节的执法检查,对全市230家生活垃圾收运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指导监督收运企业规范作业,避免出现混装混运等违法现象。8月将重点加强处置环节的执法检查,重点对全市20家生活垃圾中转和末端处置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企业规范处置生活垃圾。

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将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实行最严厉的处罚。“我们将对拒不履行分类义务、拒不落实分类措施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处罚外,依法将违法当事人的信息纳入公共信用平台,实施信用惩戒。对违法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收运及未端处置企业,依法吊销运营资质。”

针对城管未来的执法模式,徐志虎也透露,将借力“智慧城管”,探索编制“垃圾分类地图”,根据分类实施的情况分色预警,“比如针对红色预警区域,我们将从严从重开展执法工作。”

为构建完善“党建引领、条块联动、部门协同、公众参与”长效治理机制,近期,上海城管还将会同绿化市容、房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行动,协同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治理,提高执法管理效能。同时,依托居村委,加强垃圾分类志愿者、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良好格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4 垃圾分类“特快列车”到站闵行浦锦 2019-06-17 2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