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虚构不存在的短期理财项目返利,吸引他人投资,先给投资人尝点甜头,混熟后再以各种名目借钱,挪用款项偿还个人巨额债务。近日,徐汇警方抓获这样一名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唐某。因涉嫌诈骗罪,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理财师”开口借钱 人情难却
今年6月,许小姐向徐汇公安分局华泾派出所报案称,自己因错信他人,在一年多时间内被骗取130余万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17年3月,许小姐经同事介绍认识了有短期理财投资渠道的唐某。唐某和许小姐在同一个园区的不同公司内工作,由于之前同事们曾在唐某那里投资,一直收益稳定,所以许小姐也打算通过唐某进行短期理财。
刚开始,许小姐投了5万元,之后两个月都收到了唐某打来的两三千元利息。然后,按照唐某的推荐,许小姐又陆续投了四笔5-15万元的款项,用以购买几周到几个月不等的短期理财产品,平均每月交易一笔。虽说每个月结算时间有点逾期,但许小姐那时还是收到了唐某承诺返还的本金和利息。
到了2017年7月,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那时,唐某在微信里表示自己的父亲要做脑部手术,急需90万元,他正在为手术费发愁。鉴于之前的交情,许小姐和几个同事都想帮唐某渡过难关,于是分别借钱给他。许小姐先后转给唐某13.6万元。2017年12月,唐某又向许小姐表示借钱有急用,直接挪用了她尚未到手的本金和利息。
去年1月,许小姐向唐某追要那笔本金和利息时,唐某却支支吾吾地表示他的挚友因打官司财产被冻结了,他借给挚友的妻小50万元,许小姐的钱也在里面。
唐某为了让许小姐相信他会还钱,还拿出自己的房产证以示有还款能力。于是,心软的许小姐不仅没有要回欠款,反而又先后借给他20余万元……
2018年3月间,唐某称与女友买房认购支付了300万元,但后来他退房了,退款程序太慢,自己又有外债要还,希望许小姐能再借点钱给他,自己一定加利息归还。许小姐再次相信唐某的话,陆续借了他70余万元。
拖延还债还玩失联 无奈报警
就这样,唐某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多次向许小姐借钱,并以各种借口拖延还款,之后的短期理财产品也均逾期未返还。许小姐和同事实在坐不住了,经多方核实,得知唐某父亲从未开刀动过手术,唐某所称认购的楼盘根本尚未开盘,之前深得大家信任的唐某一直在说谎。
2018年5月,唐某承诺许小姐不再拖延,并称将卖房筹款还钱,还和她拟定了还款计划。但之后等待着许小姐的又是各种借口和拖延……今年6月,唐某索性失联了,许小姐无奈之下报了警。
民警经过工作,于今年6月25日将唐某抓获。到案后,唐某交代,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短期投资产品”,一切都是谎言。唐某因债台高筑,所有的“投资期限”“回报利息”等都是他根据自己还债实际需要设定的。忽悠熟人进行投资后,再利用各个项目之间的时间差拆东墙补西墙,将一部分到期的“项目”和“利息”返还投资人,其余则用于还债。
不过,随着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唐某只好开始虚构理由向许小姐等人借款,直至一切积重难返、无法挽回……目前,唐某因涉嫌诈骗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侦查员告诉记者,在本案中,唐某向许小姐推销所谓的短期理财产品,但双方之间从未订立过任何书面协议,许小姐也从没有核实和了解过相关产品的具体内容,仅仅凭借别人介绍和口头约定就盲目相信对方。因此,警方也提醒各位市民,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合法正规、有金融牌照的平台投资,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贪图所谓见效快、低风险的投资收益,不能心存侥幸去投资,避免遭受损失;不要轻信他人随意借钱,借款需保留借条和转账记录作为证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