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年,上海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处诞生了。1984年,刑事侦察处成立;1993年,刑事侦察处升级为刑事侦察总队;1999年1月,刑事侦察总队更名为刑事侦查总队……“刑警803”随着同名广播剧的热播,成为上海公安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
为纪念建国70周年,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8月3日,市公安局举办“上海刑警803主题日”活动,“开门迎客”向市民群众讲述不一样的刑警故事。记者获悉,从今年起,每年的8月3日都将成为上海刑警的“纪念日”。
当天,市公安局还对外公布今年以来全市严打严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阶段性成绩单:截至7月底,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0.2%,共查冻涉案资金2.6亿余元,避免群众财产损失近38亿元。
电波响起:《刑警803》主角现身
滋滋啦啦的电波声、配合着《刑警803》广播剧中经典桥段的声音……剧中主角、代号“803”的大侦探刘刚的扮演者王玮化身讲述者,站上“刑警803主题日”成立仪式的舞台中央。
“大家好,我是刘刚的扮演者王玮。”声音在场内扩散,20年前无数人熟知的“刑警803”仿佛走进现实。“我和刘刚结缘在1989年,从此以后,刘刚不仅是《刑警803》这部广播剧的主角,也成了803的经典形象符号。”
上世纪80年代,公安刑侦工作对老百姓来说还是很神秘的,而这部取材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侦查破案故事、经艺术加工而成的公安题材广播剧恰好为老百姓打开了一个走进刑警队伍的窗口。
王玮回忆,从1989年到1994年,从第一部《与狼共谋》到最后一部黄金系列的《一网打尽》,剧组共录了200多集。对王玮而言,刘刚早融入他的生活,而“803”也成为融入城市血脉的记忆。
“刘刚果敢刚毅,专注冷静,工作时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但他不是个机械的人,他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常常牵挂妻子孩子,是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王玮觉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刘刚浓缩了现实生活中无数个真实的刑警故事。
作为剧中主演,王玮回忆说,他曾有幸见过两次“803”第一代掌门人、江南名探端木宏峪。“他大概六十多岁,远看是一个长得很壮实的长者。近了看,只见他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深邃。”
在王玮的印象里,老端木说话非常简短,但是思路极其开阔,话虽不多,心里却有自己的节奏。“在他之后,上海‘刑警803’又出现了被称为‘三剑客’的张声华、裘礼庭和谷在坤。”王玮有感而发,一代代刑警,在上海百姓和全国人民心中铸造了正义、光荣、睿智、无畏的光辉形象,也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城市的平安。
“我是法医:为生者权、为死者言。”
“死,是一个人的最终结果,而我们法医要做的,就是从这个结果中寻找原因。我叫杜猛,我是一名法医。”
嘉定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探组探长杜猛,用这样简单、直白的开场为自己的刑警使命做了不一样的定义。
时光追溯……那是杜猛第一次出现场。“我记得这是一起凶杀案,一个年轻女子倒在血泊中,脖子上还垂着一根白色的耳机线。”杜猛说,不论是读书那会儿在医学院还是后来在刑警学院,都上过不少解剖课,但那时候面对的尸体都是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在心理上也是可以预想到的。
可眼前躺着的,是一个刚刚被杀害,尚有一丝体温的真实被害人。“我的心一点点揪紧,手开始颤抖,就是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我完成了第一次法医解剖。”但是,时至今日,杜猛仍旧清晰地记得,当时勘察灯下,那一览无余的被害人惨状。
杜猛说,成为一名法医,让他每天都在人的生与死之间游走。“有的人为了一己私欲,对有养育之恩的人下手;有的人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而自杀;有的人为了金钱为了虚荣,犯下严重的罪行。”……
杜猛发出感慨,一起起案件让他看见人性的黑暗面,也让他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既然是与黑暗斗争,那必然要承担黑暗所赋予的压力。”
子弹上膛: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2013年。现任刑侦总队政治处教育训练科副科长温思博30岁不到,还是刑技中心摄录像室的一名民警。也就是在那一年轰动社会的6·22枪击杀人案中,温思博和他的同事们零距离感受到了他们与“恶”的距离。
当天的主题日活动中,温思博以时间轴的形式还原了两个时空里,自己与“恶”相遇的过程:2013年6月22日傍晚,上海宝山一私营化工厂员工范杰明在约6个小时内连续残杀6人。案发后,温思博和同事们赶到现场进行勘查。而此时,穷凶极恶的歹徒持枪也返回第一作案现场,想杀掉所有目击者……
发现大批群众逃向警车称有人开枪,温思博决定放下相机下车查看,不料与持枪歹徒撞了个正着,当时两人距离不到四米。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赤手空拳的温思博扑向歹徒,而歹徒也举枪射击。
一声枪响一片白光后,歹徒射偏了,温思博与其展开搏斗,阻止他继续射击。此时,温思博的四位战友冲上来,夺走了歹徒手中的猎枪,不料又是一声枪响,歹徒叩响了另一把步枪的扳机,这发子弹击伤了同事田巍的膝盖。最终歹徒被制服,令人后怕的是,在他身上发现了三把枪支、几十发子弹、两颗手榴弹与大量爆炸物……
“那天结束所有手头的工作,回到单位,我一瞥手机,上面正好显示零点。”那一刻,温思博才缓过神来。“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满目黑暗的夜,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枪声。如果那一枪打中了我……”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事隔半年回老家过年时,温思博才将这件事简单告诉了二老。“妈妈知道了便一直在哭,爸爸也劝我说搞技术的,不要太冲在前面。”可温思博觉得,成长在“刑警803”,80后的他是传承的一代,肩上有他所负担的使命。
这件事后,温思博也成了“有故事的人”,去各地警校宣讲、在各种场合讲述与歹徒的搏斗……“我特别开心能看到我的故事鼓舞到年轻人,让他们坚定做警察的信念,而于我而言,别人的故事也在感染着我。”
新数据
电信诈骗成绩单:挽回损失38亿元
70年来,上海公安刑警队伍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誉和喜爱。
在8月3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市公安局也向全市发布了一份今年以来全市严打严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阶段性成绩单:截至7月底,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0.2%,破案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2.7%、42.9%。其中,危害较大的“假冒公检法类”案件发案数、财产损失数同比下降20.9%、38.4%。共查冻涉案资金2.6亿余元,避免群众财产损失近38亿元。
据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朱亮警官介绍,今年以来,本市公安机关以公安部部署的“云剑行动”和本市持续开展的“严打击、扫顽疾、净环境、保平安”等专项行动为牵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继续保持了命案、抢案全破,同时依托市区两级反诈中心,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深入推进全市严防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最大限度挽回受害群众经济损失。市反诈中心依托智慧公安赋能,落实“统一受理、统一查询、统一查堵、统一查处”工作要求,提高对此类案件的预警能力和对潜在被害人的劝阻能力。
6月23日开始,本市公安机关全面启动全警治安防范集中入户宣传活动。一个多月来,全市公安民警上门走访逾512万户居民家庭,10万余户沿街商铺,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万份,推送防范信息类微博、微信1.6万余条,通过面对面的宣传,有效阻止2300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当天,上海警方还举行了电信诈骗退赃仪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