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徐汇区普法微信公众号“汇眼识法”,可第一时间获取活动信息、报名参与现场活动、参加线上答题,还可点击“等您参与”,观看往期视频。
主持人: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朱小苏
嘉宾: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俞晓红
话题一:
徐汇食安监管现状——
是谁在守护我们的“大快朵颐”
朱小苏: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天就一起来聊聊关于“食品安全”的那些事儿。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福喜事件,让我们多少对食品安全有些担心。当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候,真的可以放心享用吗?
俞晓红:我给大家介绍两组数据:一组是抽检数据,我们每年结合社会热点,不断增强抽检工作的力度,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7%左右,呈现稳定态势。另一组是投诉举报数据,每年市民通过12345、12331等热线向我们反映各类涉及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仅占我局每年投诉举报总量的7.8%左右。
以上两组数据说明,我们全区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序可控的。当然,对消费者来讲,只要遇到一个不合格产品,那就是100%不合格,所以,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我们还是要时刻警醒、如履薄冰,尽好我们的职责,守好我们的阵地,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满意。
朱小苏: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市场监管局具体是怎样监管食品安全的?
俞晓红:2015年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四个最严”,紧紧围绕建设“四大工程”,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一是保障工程建设,徐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辖区食品安全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人财物到位,目前我局80%的执法力量已下沉到基层一线。二是监管工程建设,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安全监管我们坚决做到“零容忍”,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包括:探索“九宫格”分类监管,把业态规模和日常检查结果作为横坐标和竖坐标,形成“九宫格”,按照风险大小实施不同频次的监管,问题发现率和整改率持续提升。聚焦“两重点”,即重要时间节点、重点监管领域,开展“春夏秋冬”食品安全四大战役。加大食品安全全环节、全链条监管,比如在严防地沟油方面,将餐厨废弃油脂申报、签约、收运全过程纳入监管;鼓励“看得见的厨房”,有1600余户餐饮单位实现了“明厨亮灶”;实现食品追根溯源,建立追溯系统等。依托“云平台”科技赋能,实施“AI+食品监管”,已对580余家企业实现实时监控,对10家大卖场冷藏冷冻柜温度实时监控,实现温度异常自动报警;连接移动执法终端,对执法人员开展动态跟踪、提供远程指导。三是放心工程建设,在加大对企业的培训力度、上线全市首个食品从业人员在线学习考核平台“食安课堂”的同时,引导企业自律,指导大型超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场建立食品快检实验室,前移安全检验关口。在环贸、日月光、港汇广场等商城入口处设立集中公示屏,将商场内所有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信息向社会公示,倒逼企业守法自律。将“放心餐厅”“放心食堂”达标率均提高到100%,“守信超市”达标率提高到80%,创建了7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四是共治工程建设,食品安全工作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部门不仅要理顺体制内的制度机制,更要用好发挥好体制外的力量、资源,在协调解决问题、提高监管效能中提升工作能力。
话题二:
外卖监管新举措——把“安全”打包送上门
朱小苏:今年是《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2017年上海也出台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请您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十年来食品消费领域的变化吧。
俞晓红:作为监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感到,十年以来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持续提高,老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升,食品经营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比如便利店新增“热餐”服务,我们发放了全市首张小型超市菜肴复热许可证,既挤压了“黑暗料理”、无证餐饮的生存空间,也为无数的城市“夜归人”点亮温暖的灯火。再比如,网络订餐已成为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钟爱的消费模式,以美团为例,一天在上海的外卖订单多达100万件。
朱小苏:现在外卖订餐越来越多,但网上经常会爆出外卖脏乱差的消息,让人不是特别放心。市场监管部门对外卖有什么监管举措?
俞晓红:《食品安全法》《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及《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这种新兴餐饮服务形式,我们也较早采取了多样化的监管,比如网络订餐线上线下“随机抽”,推动外卖小哥成为志愿者。去年,推出“食安锁”,首批5万份在美罗城等商区使用,之后美团主动制作了400万份封签,在全市推广使用。今年,在全市率先制定了“食安锁”系列团体标准。目前,美团外卖平台及肯德基、斗牛士、心元素等16家连锁餐饮总部8万余家外卖餐饮单已承诺使用。
话题三: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I WANT YOU
朱小苏:其实,我们当中也不乏热心人,致力于为食品安全发挥自身一份力量,现在有什么好的渠道吗?
俞晓红:《食品安全法》对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食品安全需要全民参与。我们目前建立了“三团”“三会”“三网”社会共治模式,依托专家导师团、市民巡防团、社会志愿团,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楼宇自管会、路段自管会、区域自管会,强化企业主体自律自治。拓展传统媒介宣传网、新兴媒体宣传网、食安活动宣传网,突出“深”“快”“广”,创新食品安全宣传模式。
观众提问>>>
1、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健康?
答: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必须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按照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在标签中予以标注。所以,我们不用闻之色变,只要是合法添加的,都可以放心食用。对于吃得健康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更多地关注一下营养标签,结合自身状况酌情选购。
2、保健食品到底有没有效果?
答:国家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需要依法进行注册或备案方可称为“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有特定的适宜人群,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可先到总局官网查询其是否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并且仔细核对其适用人群、保健功能等信息。目前,市面上存在保健食品过度宣传的情况,也有一部分食品未经有关部门核准而宣称具有保健功能。我们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提醒消费者要仔细甄别,理性购买,增强防范意识。
据悉,到目前为止,《一线绎法·我执法我普法》直播讲堂已经开播三期,分别邀请了徐汇区生态环境局、绿化市容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三位局长担任主讲嘉宾,局长们围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通过一线执法或管理中的具体案例,为我们带来了相关领域的法律知识、法律问题和思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