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川 夏天
本报讯 全国残疾预防日前夕,为让残障人士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市交通委党组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暗访了本市无障碍交通环境,并在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整改。据介绍,市交通委正在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全力打造“覆盖全面、无缝衔接、安全舒适”的无障碍交通出行环境。而上海也正推进《上海市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立项调研,会同市建设管理部门推动尽快排入立法程序。
据了解,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市交通委领导前往市残疾人联合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开展深入调研,与市盲协、聋协、肢协和市残联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了市残联代表对交通无障碍出行的工作建议和意见。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公交、地铁、机场、长途客运站以及出租车等均安装了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各种装置。然而,本市在创建无障碍交通环境过程中,在无障碍设施、载运工具、服务、顶层设计与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不能很好满足残障人士的出行。
日前,市交通委相关领导亲自推着轮椅暗访,实地感受下肢残疾人士在出行中会遇到的困难与不便。市交通委综合交通处副处长王建军介绍,今后本市中心城区新购公交车辆将基本釆用低地板无障碍车辆;新购三层以上游轮,将设置无障碍客梯。
同时,为提升交通行业,尤其是窗口服务行业对残疾人的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部门将与市残联密切合作,定期组织开展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如开展简单手语培训等,进一步提升交通行业为残疾人服务的氛围。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按常住人口约23.5%),持证残疾人54.9万人。下一步,市交通委将制定相关的法规,通过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来切实推动交通无障碍环境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本市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无障碍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能够满足残疾人出行需要。
记者从市残联获悉,2018年,上海共出台2个市、区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6个区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709次,无障碍培训2016人次。本市正推进《上海市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立项调研,会同市建设管理部门推动尽快排入立法程序,包括实现残疾人无障碍专用车位资源APP上线运行,实时发布无障碍停车位信息等项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