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

垃圾分类如何做得更精细?

人大代表开出三剂“良方”

本文字数:1639

市人大代表在社区调研垃圾分类情况

鼓励孩子们争当“环保小先生” 本版摄影 记者 王湧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申城垃圾强制分类已经开展了近两个月。当垃圾分类取得全面共识时,垃圾分类工作如何做得更精细,一直是市人大代表关心的重点。近日,三名市人大代表又针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出了三剂“良方”。

第一剂:鼓励孩子争当“环保小先生”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这件‘最困难的简单事’,难就难在要改变百姓多少年来处置垃圾的习惯,习惯的改变和养成将成为这场新时尚攻坚战、持久战的成败基础和关键。”顾立军代表建议,在学生时期就要打下坚实的垃圾分类新时尚生活习惯,同时让好习惯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每个家庭的孩子带动整个家庭、整个社会去实践新时尚。

顾立军说,宝山区大场镇开展的“环保小先生”项目实效明显,将“小手牵大手”制度化、有形化,建议在全市深化和推广,从而助推垃圾分类新时尚。

大场镇聚焦镇域范围内23所学校1.8万名学生的校内外教育,鼓励中小学生争当“环保小先生”。学生在领取本月任务卡后,带着分类后的垃圾,在规定时间段里到小区签到处接受工作人员的检验,基本正确即可获得印戳一枚。当月内,每累积7枚印戳,即可至居委会领取“经验卡”一张。一个“赛季”(一学期)积满10张“经验卡”,便可获得“环保小先生”称号;一个学期内集满6张“经验卡”,将成为参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的准入条件。

顾立军鼓励全市中小学生争当“环保小先生”。以“教育一人、带动一家”为目标,按照“政府搭台、学校主导、社区把关”的基本原则,引导中小学生主动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分类能力,当好“小先生”,从而教会全家人、带动一群人。同时,将“小手牵大手”制度化、有形化,助推垃圾分类新时尚。

第二剂:沿街小商铺生活垃圾清运明确收费标准

目前,沿街小商铺因日常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面临投放难、清运难的尴尬。

沈铱代表了解到,有物业管理的沿街小商铺可将生活垃圾投放在物业指定的投放点;而没有物业的小商铺既不能投入到沿街公共垃圾桶内,也不能投入到就近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虽然各区都有干、湿垃圾桶单桶收费标准,但废弃物管理中心因商铺每日产生垃圾量少而推托到清运公司,清运公司又因少量垃圾没有收费标准而无法收费及清运。一些沿街小商铺面临有垃圾无处可扔的窘状。

沈铱建议,各区废弃物管理中心应对沿街小商铺周围的垃圾集中投放点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分类设施设备、投放量及清运频次等相关数据,从而明确沿街小商铺生活垃圾清运收费标准。对沿街个体小商铺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逐店核算,明确收费标准;对连锁商铺,由其总公司与连锁商铺所在区域的废弃物管理中心协商,现场核算清运量,签订打包合同,以合同附件形式明确沿街各小商铺生活垃圾投放地点。

第三剂:信息公开为长效

韩若冰代表指出,条例实行以来,政府与全社会良性共振,取得很好的综合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长效性,还需增加“一味药”——信息公开。垃圾管理数据指标向全社会公开,充分发挥各类监督、反馈机制,可以推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更优化、更科学、更高质量。同时,信息公开也是提振市民信心热情,提升垃圾管理工作全社会认同度与参与度的有力保证。

韩若冰建议,公开信息应首先涵盖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指标数据,包括各类垃圾处置设备统计,生活垃圾总量;分类后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分别清运和终端处理的连续数据;逐步细化纸张、塑料、金属等可回收垃圾门类和数据等。

其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做好信息统计的科学论证与具体规划。

第三,建立统一高效的官方信息平台与管理机制。建议以绿化市容局负责建设的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由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商务委、生态环境、海关等部门共同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并考虑再生资源的跨省、跨境流程,形成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

确立信息公开制度要充分引入法制监督、政协监督、社会与公众监督等各类监督机制,从而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并维护的良性格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A08 人大代表开出三剂“良方” 2019-08-28 2 2019年08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