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陵晚报》报道,8月14日,滴滴对外公示了未成年人乘车新规则,拟有条件允许16岁以上未成年人单独乘车,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未成年人保护计划”
根据滴滴出行公示的未成年人乘车新规则:滴滴拟有条件允许16岁以上未成年人单独乘坐网约车,同时通过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计划”给予特殊保护;而对于16岁以下未成年人,平台仍不支持单独乘车,必须由成年人陪同出行。
记者注意到,“未成年人保护计划”是指对于在平台上留有实名信息的用户,只要年龄超过16岁未满18岁,乘客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后才能独自乘车,以便乘车人的亲友与平台一起关注出行状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此外,平台还会给乘客匹配服务评价更高的司机,增强对乘客的安全提醒和引导,同时加强对行程异常停留、路线偏移等情况的监控和干预。
据了解,乘客、司机和公众都可以通过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微信对新版规则给予意见与建议。
市民对此观点不一
有观点认为,部分未成年人有独自出行的需求;另一种观点认为,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较弱,不应独自乘坐网约车。记者针对这一问题,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市民孙葳表示,“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单独乘坐网约车,因为目前这些打车平台的监管力度不是很到位。如果孩子在乘车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可能找不到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钱先生是一位网约车司机,他告诉记者,“我很多次接到家长下单,实际接送的却是独自乘车的未成年人,主要以十二三岁的孩子为主。我认为未成年人出行还是父母陪同比较好,因为安全责任不仅仅体现在乘车过程。”“我还是赞同这个做法的,16岁的孩子懂很多了,如果年龄再下调就不合适了。我觉得不让坐网约车的话会更危险,有些大晚上没办法回家的,没有出租车,也不能坐网约车,那只能去做黑车。相比之下,网约车还更有保障一点。”今年41岁,从事教育行业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律师建议分龄安排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有明确的规范:18岁以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也可以视作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上到18岁期间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智力情况等从事适应的民事行为活动。8岁以下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禁止未成年人独自乘坐网约车不太合理,可以从年龄段上进行区分。对于8岁以下的孩子,很少会有家长让其独自乘车,这争议不多。从8岁至18岁,可以根据年龄段适当放开。”江苏李安祥律师事务所徐超律师认为,作为家长应该提高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危险是无法杜绝的,认识到孩子独立打车的风险再进行选择,不应将对孩子的监护推给社会。“当然,网约车平台也应该从预约提醒等方面进行规范。”(朱佳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