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日前,“法治山阳”探索与实践研讨会在上海市金山区召开。会议以“法治山阳”为样本,聚焦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如何在基层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宝华海湾城修订“居民公约”,解决小区治理难题。据介绍,宝华小区有居民1400户,在修订居民公约前,车辆无序停放,楼道堆物堵塞,安全隐患重重。去年3月,居委会在司法所指导下,发动群众参与修订居民公约,针对停车管理、公共区域管理、宠物管理三大顽症进行一体化治理,此后停车压绿现象基本杜绝,堵车现象同比下降90%;楼道堆物同比下降75%。当天上午,与会专家和媒体记者现场观摩了“法治山阳”建设基本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下午的研讨环节,山阳镇四位基层干部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法治山阳”建设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文秘处处长梁尚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彦、清华大学教授高其才、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林鸿潮、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栗燕杰和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陈保中等六位专家学者,结合“法治山阳”建设成功实践,就全面依法治国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以及如何进一步依靠法治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阐述了各自观点,并与现场与会基层干部热烈互动。
金山区委书记、区委依法治区委主任赵卫星表示,近年来,金山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积极打造“升级版”法治金山,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统一,注重盯“关键少数”和抓“绝大多数”相统一,注重补齐短板与打造品牌相统一,努力把金山持续建成上海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表示,基层法治建设要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大框架下,研究加强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的具体路径,融合其他方式,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