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世象纵论

这样的图片让人沉思

本文字数:1440

  胡海明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学习的手段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之外,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视频等方式开展线上视频音频互动式教学正成为常态。远程教育其实好处多多:其一,它不受地域、距离、场地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其二,只要有电脑或手机,就能展开实时授课收看。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银幕上的红流·长征故事的影像记忆》主题党课。收看前,组织部门为了收集相关信息,要求各单位结束后报送收看的照片。

报送一些相关的照片本无可厚非,但笔者看到下面传上来的收视照片却让人愁眉紧锁。一些单位为了烘托收视氛围,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紧盯着办公桌上的一部手机作聚精会神收看状。看着这样的照片,到让笔者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些场景。那时,物资匮乏,如果那家拥有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机可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每到晚上六点半电视节目开播,左邻右舍不请自到,去这户人家“蹭电视”,这是物质匮缺情況下的特殊产物。时过境迁,在民安物阜的年代,再现这样的场景,到让人惴惴不安了。大家知道,手机对我们而言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如今一个人拥有二三部手机的也不足为奇。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有些人为了场面好看,人为“拗造型”,摆拍各种一看就“假的可以”,令人贻笑大方的照片就不可取了。无独有偶。笔者有次去革命老区培训,见到有些单位在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的时候,出现重形式、轻教育的倾向。到了现场横幅一拉、造型一摆、照片一拍,大功告成,剩下的时间就是抽烟聊天自由活动……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引起警觉!一直以来,老百姓对搔首弄姿的“作秀”之风是嗤之以鼻的!为此,曾形象归纳了“作秀”的“七大表现形式”:“一、选一个重要的节日,找一个贫困的人家,投二百块钱慰问,邀请尽量多的记者同行。二、在某个工作比较忙的阶段,服用一次适量的巴豆,趁厕所有人的时候倒下,在被人往医院送的途中,嘴里要不停的说着:工作要紧,我没事儿的。三、在某个工作比较忙的阶段,是故意几天几夜的不回家,然后让老婆在上班高峰期跑到单位来大喊大叫:某某某你只要大家不要小家了吗?四,学会一首主流歌曲,对着卡拉OK带是千遍万遍的唱,在群众活动的时候上台唱,唱之前是一定要说:自己从来不唱歌,但今天与大家伙儿在一起是特别特别的高兴,于是就随便哼唱两句吧!五,让秘书以自己的名字资助一个贫困学生,此事要在提干或者是测评等敏感时期,让秘书巧妙的透露给媒体。六,找几个搞房地产的朋友,在某天开会的时候来请吃饭,然后当众把他们臭骂一顿并赶走他们。七,让班子内的某个心腹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为你买部奔驰车,或者加你两倍的年薪,而你呢,是婉言的谢绝。”

经过几十年的历史荡涤,历史也证明了工作不实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也一直与它在作不懈的斗争,但弄虚作假之风是很顽固的,只要有一丝的生存温床,就会卷土重来。

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我革新,端正政绩观、荣誉观、名利观!

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当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华而不实之风是鄙夷不屑的。他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就尖锐的指出,“这些年,自己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自己有时调研就像演一部下基层电视剧,事先有脚本,事中有导演,事后露露脸,自己就是一个演员。”

习总书记的讲话深中肯綮,振聋发聩,我想,这番谆谆告诫该给热衷于逢场作戏的不实之风冲冲凉降降温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这样的图片让人沉思 2019-09-09 2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