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叶荷
看见路泥泞了,他到处去讨要煤屑与木材,为百姓铺路;看见百姓家中有人怀孕了不便外出打水,他勇挑重担,到百姓家中包揽下挑水的活;有人掉进河里,他毫不犹豫跳下去救人……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便是电影《今天我休息》中的主人公马天民的原型、上海公安系统第一批人民警察——马人俊。
以为人民服务、处处依靠群众为工作的宗旨,向分局刑侦队提供消息,马人俊助力侦破了偷盗六百两黄金的大案,查获各类政治、刑事案件67起,当时年仅19岁的他于1956年被中央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一级英模的荣誉称号……细数荣誉的背后,他说,荣誉离不开老百姓的信任和帮助,老百姓把生命、财产的安全交给人民警察,就是最高的荣誉。
从1950年刚开始市民对于警察的不熟悉、不认同,到家中给娃取名这种“小事”,市民都要先问问“小马”,再到如今的“有事就找警察叔叔帮忙”……时间的滚轮在一步步向前,警察与老百姓的关系,也从刚开始的隔阂变得亲密无间。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者采访了曾经的“网红警察”——马人俊,讲述那时候警察与老百姓的故事。
15岁成为新中国首批人民警察
出生于1935年,马人俊的母亲在生下马人俊一个多月后就病逝了,与哥哥相依为命的他,是在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的牵挂中长大的。这份温暖让马人俊铭记一生,也坚定了他要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信念。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百业待兴。由于公安战线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便从学校、部队等地挑选了一批优秀青年充实队伍。经过3个月的培训,15岁的马人俊顺利通过考核,如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人民警察。
瘦瘦小小,这个形容词,成为老百姓见到马人俊时的最初印象。这样一个警察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吗?这是当时老百姓心中的一个疑问。1952年,马人俊被调配到原闸北公安分局芷江庙路派出所当户籍民警,负责管辖一个叫“淡家湾”的地方。该地毗邻旧货市场、人员流动大、居住人员成分复杂,留给马人俊的地区治安管理任务相当艰巨。
“对于这份工作,我一心想着奉献。我总是想着要拼命地工作才对得起党、对得起百姓,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我一定要抢在别人之前。”回忆起那段岁月,马人俊表示,虽然自己有一腔热血,但真正要融入群众内部,还需不少的努力。
从“警察先生”到“小马”
“那时候,谈家湾里的老百姓见了我这小个子警察,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回忆起自己的“职场初体验”,马人俊直呼“不容易”。虽然马人俊每天都到辖区走访,也经常找居民委员会主任和干部们谈心,但收集的情况都是人所共知的,没有什么收获。访问居民时,人们往往既客气又冷淡地接待马人俊,一问三不知,两个月奔波下来一条线索也没有。
这该怎么办?在当时派出所吴副所长的点拨下,马人俊决定从为老百姓做实事入手,先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再说。看见谈家湾的小弄堂,晴天满地灰土,一下雨,泥就几寸深的情况,马人俊借来板车,跑到邻区一家玻璃厂里讨要煤渣,拉回来一车又一车的煤屑铺路;看见弄堂没有下水道,就自己一个人挖明沟;看见有人家里不方便外出挑水,便主动请缨,为百姓挑水……就这样,马人俊便开始了“忙碌”的为民做实事的生活。
“铺道路的时候,我一个人干了六七天,刚开始一些年轻人来帮忙,后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帮助我。”马人俊努力干了两个多月,道路铺好了,下水道也疏通了,大家见环境焕然一新,都竖起大拇指夸“这个警察是个好人,跟过去的旧警察不一样”。
“刚开始,居民都叫我‘警察先生’,接下来是‘马同志’,后来都亲切地叫我‘小马’了。居民家里女儿要嫁人,就叫我调查调查,看看这个女婿表现好不好;居民家里生小孩,又来问我该取什么名。”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人俊感觉自己和百姓的心贴得越来越近。
荣誉都是居民给予的
1950年至1966年,在担任民警的19年间,马人俊助力侦破了偷盗六百两黄金的大案;查获各类政治、刑事案件67起;年仅19岁便于1956年被中央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一级英模的荣誉称号;由于他乐于为民做好事,千方百计为大家排忧解难,得到公众的赞誉,还被当作电影《今天我休息》中主人公马天民的原型。
“电影中有的是说我的故事,有的是其他警察,也有虚构的。”马人俊表示,电影实际是反映那个时代的警察群像。主人公为什么叫马天民呢?“天民”就是“天天为人民”的意思。
“这些荣誉都是居民帮我获得的,荣誉离不开老百姓的信任和帮助。”说起荣誉的背后,马人俊显得十分谦虚。为民做实事的日子里,马人俊一步步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居民也向这位瘦瘦小小的人民警察敞开了心扉,先后向马人俊提供了400多条线索,帮助马人俊捕获了80多名犯罪分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在打探消息时惊动了一个隐姓埋名藏在辖区里的反革命分子,被他跑了。为了帮我‘将功补过’,7位年轻居民自发轮值,协助我通宵伏击了13个夜晚。终于在第14个晚上天将破晓之际,抓住了前夜潜回家中、正准备从后门潜逃的反革命分子。经过调查,原来他身上背了整整12条人命。”
三句话当好人民警察
1978年,马人俊被调到上海市电器公司任党委组织部长,1988年调任上海成套电器厂党委书记。虽然离开了公安系统,马人俊仍时刻以一个老党员、老先进、老民警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是公安机关出来的,绝不能给公安机关丢脸。”这位兢兢业业的老模范此后又多次被评选为上海市优秀党员和区人大代表,直到1996年才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马人俊也和电影里的马天民一样,闲不下来,参加各种讲师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讲述那时候警察与百姓的故事。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腾飞,科技快速发展。一女子被电信诈骗,民警连找3小时将其找回并止损;小朋友手被门死死夹住,警察叔叔紧急救援;送外卖奶茶至警局,感谢警察的无私坚守……如今,诸如此类的暖新闻层出不穷。回顾中国70年来警民关系的变化,警察的无私为民,百姓的感激及回报,相互作用,促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警务机制的建设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现在,民警都用上了智能通讯设备,只要输个名字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监控设备让坏人无所遁形。”说到如何看待时代变化所带来的警民关系变化,马人俊认为,虽然时代变了,但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能变,对老百姓要真心,不能只做形式;对工作要真诚,不能弄虚作假;对自己要正直,不能表里不一。
“要想当好警察,记住三句话就行了。第一,路不要走错,听党的话,跟党走,政治上要做明白人;第二,袋不要摸错,不是你的一分钱也不能拿,经济上要做清白人;第三,床不要睡错,作风问题不是小事情,一定要做正派人。”三句话,马人俊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也是马人俊的初心。作为无价的财富,马人俊的言行及事迹,给无数的人民警察以警醒与启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