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剧焦

真实的攀登更多的是相互扶助

本文字数:1534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史料改编,素材主要结合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两次登顶珠峰的过程,重现了中国人珠峰登顶的艰辛身影。

既然是攀登,就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好的结果固然令人激动,但更重要的是攀登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攀登的过程中,最可贵的是永不言弃,每一个不退缩的攀登者,都是勇士。

《攀登者》

导演:李仁港

编剧:阿来

主演:吴京  章子怡  张译  井柏然  胡歌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日期:2019-09-30

片长:125分钟

剧情简介: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电影《攀登者》用较小篇幅,凝练节制地复述再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秉持“中国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的中国精神和中国骨气,首次从中国境内“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北坡登顶珠峰。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局限,记录这一伟大创举的摄像机丢失了,因而遭受部分人的质疑。接着,影片用主要篇幅,表现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历史事实,1975年中国登山队继承发扬攀登精神,再次登顶珠峰,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屋脊高高飘扬,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的红色觇标矗立在珠峰上。

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攀登者》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的力作。该片题材独特而重大。独特,指的是人类攀登史上的首创;重大,乃言标识着不畏艰险、敢为天下先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派。这样的独特而重大的题材,本身就提供了创作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电影艺术大片的基础和可能。

影片创作者们认真学习、感知当年向生命极限挑战、首创人间奇迹的登山英雄的理想信仰、豪情壮志、精神人格,以攀登精神齐心合力拍好《攀登者》。同时,主创团队赴西藏,深入生活,走访登山英雄。因为主演们都曾真实地体验过高原险境、高海拔、极度缺氧、变化无常的恶劣气候,所以基本上都能做到以真实、真情、真态的表演去还原登山英雄们勇攀珠峰的历史壮举。影片也填补了国产电影在独特的登山、探险题材上的类型空白,呈现真实历史氛围和环境特色。

为了照顾电影的可看性,影片在叙事上做了一些艺术加工。影片改编与现实的出入也让观众好奇,真实的人物和情形到底是怎样的?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5分,三位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他们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伐木工人屈银华,这也是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上顶峰。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原型为王富洲。影片中,方五洲因为老队长在雪崩中牺牲而临时受命成为队长,其实真实事件中还有第四个人——消防队员刘连满,他和王富洲一样都没有牺牲。因为在第二台阶处甘当人梯耗尽了体能,刘连满留守在距离顶峰只有200米的地方。刘连满当人梯的情形也在电影中借用到了吴京身上。

真实的王富洲在生活中经受着脑血栓及听力、视力障碍的折磨。由于长期从事登山运动,手脚都有冻伤,几乎每年都会伤病复发,但他一直乐观地活着,并致力于登山事业。王富洲在2015年去世。

据悉,1975年初国家决定再登珠峰,并成立中国珠峰男女混合登山队——近400名队员中,女队员有40多人,最终登顶的共有9名队员,其中一位就是登山队的副队长潘多,当时她已经37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运动员。与电影中的浪漫相比,真实的攀登更多的是相互扶助。

攀登者,要表达的或许不只是惊心动魄的登山场面,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剧焦 B06 真实的攀登更多的是相互扶助 2019-10-11 2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