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三年行动计划过半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蓝图雏形初现

听你说我说他说“绣花经”

本文字数:2855

奉贤区的“二维码”智慧门牌 本版摄影 记者 王湧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时间过半。过去一年多来,城市整体面貌普遍提升,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蓝图雏形初现,城市管理工作也从最初的突击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

正值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沪开幕之际,近日,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研究会在大宁郁金香公园会议中心举办“城市管理与长效常态”论坛,来自城管部门的管理者、街道“小巷总理”以及社会第三方力量等现身说法,针对“美丽街区”、垃圾分类、违法建筑等城市治理重点,分享各自的“绣花经验”。

讲述者:城管人

一线见证“美丽街区”蜕变记

奉贤区“三线、百路整治”工程自去年启动以来,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时光倒退至最初,区城管执法部门也频频为各类市容乱象所累。

“当时,各类迎检过后,街面各类违法情形回潮反弹,‘脏、乱、差’的市容市貌依旧大量存在。店招店牌设置凌乱、破墙开门行为纷纷仿效、乱停车行为屡禁不止、各类架空线侵占城市空间资源,又成为了城市的‘蜘蛛网’……”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李伟对于这些整治前的乱象最是深有体会。

在此背景下,奉贤区针对在重点路段和街区主要路段,开始思考如何将“突击整治、迎检整治、扰民整治”变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主动治理”,区委、区政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区城管执法局。

从执法整治、群众工作、全面设计到修复建设、备案登记、长效管理,奉贤区城管执法局铆足了劲。论坛上,李伟在讲述奉贤区百路蜕变的故事时,尤其讲到了“长效管理”。

“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我们依托城管执法指挥中心及“网上勤务”系统平台,建立全覆盖街面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网上巡查,及时发现街面违法违规行为。布设电子围栏感应监控,第一时间固化证据、通知执法力量进行现场处理。”

另一方面,为加强店招店牌和临街立面装饰的日常监管,奉贤区还开发了“奉贤区户外设施(临街立面装饰)备案登记管理系统”,将全区所有街区店招店牌和临街立面的“编制方案”、经营业主提交“备案登记”资料和实际安装效果图等信息录入系统,并制成“二维码”智慧门牌,安装在店铺的醒目位置,实现“一户一码”可追溯。

讲述者:小巷总理

三驾马车协力为垃圾分类铺路

“大家好,我叫季云,来自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目前在社区挂职书记一职。”刚走上演说台,“小巷总理”季云就这样开门见山作了自我介绍。

季云所管辖的社区是一个纯商品房小区,共有1500多户居民,居住人员类型极为复杂。小区大、需求多造成管理难度加大,季云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物业、业委会、业主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该小区治理中的痛点及难点。“其实早在2015年,我们小区就进行了垃圾分类工作试点,但由于小区矛盾重重,长期管理混乱,居民群众尚未被激发出社区自治、共治的积极性,因此迟迟未撤桶,当时整个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效果不佳。”

季云说,当时自己最大的想法就是加强宣传,给足居民接受的时间。于是,前期小区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驾马车齐心协力,为小区垃圾分类做足了准备。提前一个月布置点位,让居民适应新投放点;提前十天进行入户宣传,告知居民新点位、发放绿色账户卡、签收承诺书等,做到了100%告知率,97%签收率;提前七天进入垃圾分类倒计时,物业公司安排保洁人员撤桶,每个楼组门口安排志愿者站岗,负责引导居民们到各个投放点位投放垃圾;最后一天还举办了小区垃圾分类启动仪式。

其间,物业和业委会也对工作方案高度配合,为了确保点位的合理性,让出了小区原先的5个车位,同时做好停车疏堵工作。在一步步的引导与帮助下,小区最终由原有的37个点位并成5个点位,成功完成了垃圾分类撤桶并点。

“如今,在我们社区,志愿者以及保洁员每天都会定时定点地自觉排班值守,这也成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季云觉得更有成就感的是,通过推进垃圾分类,社区搭建起了一个强有力的沟通平台,让居民走出来,让居民说出来,让居民动起来,这也成为了推动社区自治、培养居民社区参与意识、引导社区走向共治形成合力的良好契机。

讲述者:社会第三方

甘当城市管理的“后勤部队”

论坛上,张江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曹大忠聚焦“无违街镇”的创建工作,分享了张江镇依法治理“五违四必”、系统治理区域环境的“绣花经验”。在长效治理方面,张江镇同时坚持“拆、建、管、美”“四位一体、四个并举”,以“拆”治顽疾、以“建”补功能、以“管”保长效、以“美”惠民生,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而精细化要求城市管理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还鼓励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论坛上,除了街道、城管等上海“美丽家园”建设的“正规军”现身说法外,另外还有三支“后勤部门”也亲临现场,他们虽为“后勤”,却在城市管理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沪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就是这支队伍的一个典型。

据悉,在推进城市管理的过程中,截至目前,沪杰已与奉贤区西渡街道、静安区曹家渡街道、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等多个街道建立服务关系,并根据每个街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辅助参与到“绿色”城市建设的市容环境、安保处突、交通整治等方方面面。

沪杰保安公司副总经理顾元甫介绍,不同区域类型的各类问题有所不同,像菜场周边、地铁口周边的非机动车较多,乱停放现象最为突出,超市门口发小广告的比较多,公园门口又是流动摊贩容易滋生的区域,对此,从白天到黑夜,第三方安保力量都会在街面上承担守护市容的责任。

“比如针对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在日常管理中,沪杰要求各街道安保人员从早晨7点到晚上7点对非停放在白线内的、随处倒地的共享单车重点管理,针对夜排档管理问题,沪杰会在深夜到凌晨时段,重点对娱乐场所附近以及饭店餐饮较为集中的区域重点加强巡查。”顾元甫形象地说,由街面“十二时辰”串起的就是作为城市管理“后勤部队”的日常。

搭建平台推广绣花经验 治理后落实责任制强监管促长效

据悉,市城管执法研究会是一家由研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的学者、专家、以及城管执法实务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法人,在城管执法和城市管理中,发挥了“研究员”和“智囊团”的重要作用。自2015年12月底成立以来,市城管执法研究会已先后围绕“城市管理与辅助力量”、“城市管理与精细化”、“美丽上海  同创共建”等主题举办了三届城市管理论坛,为长期在一线的城市管理者与业界专家探讨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为第四届,论坛主题从城市管理向长效常态延伸,展现一线基层单位进一步巩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做法,以期在社会面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市城管执法研究会会长恽奇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美丽家园建设单靠政府和任何一个部门的努力都无法完成,必须要在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理城市管理难题顽症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提高,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如此才能确保城市管理的长效常态。

据悉,市城管执法研究会也将深入城市管理与执法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准城市管理中的短板,为政府主管部门精准治理城市管理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听你说我说他说“绣花经” 2019-10-22 2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