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王川 陈颖婷 见习记者 张叶荷
早上7点半,青浦区城管执法局徐泾中队队员王健如往常一般提早半小时到达单位,泡上一壶茶、再梳理好手头的文件,此时已差不多到了8点上班时间。王健最后检查了一遍当日的工作安排,完成整队后,便带领队员向四叶草进发……近段时间以来,这样的节奏已经成为王健和像他一样的众多“制服色”的日常。随着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沪开幕,这些地处“四叶草”一线的城管、交警、食药监执法队员和志愿者们被集结起来,合力服务保障进博会。就在开幕前夕,记者走近这些群体,他们用无数个“备战时刻”在今天交出答卷:“我们准备好了!”
全员上岗维护市容环境
一刻钟左右的车程,王健和他的队员便抵达了四叶草,根据检查清单,他们的第一站将针对盒马鲜生国展中心店进行抽查。“在国展中心,有一套比较好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模式,因此从我们多次检查的情况来看,商家落实垃圾分类的情况都比较好。”
王健告诉记者,因为徐泾镇是青浦发展的前沿阵地,进博会的主战场,而中队又管辖着“四叶草”区域,可以说是保障会展中心的先头部队。“所以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定位下,自己作为中队会展保障组的一员,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展前阶段,针对会展中心商铺废旧油脂、垃圾分类等各项检查已经很早就开始了,并且是以不定期随机抽查的形式在进行,而核心区内涞清路等重点道路的市容保障也在同步进行。”王健称,到展期内巡街模式也将开启,届时早上8:30开始将以两两队员组合的形式分点位不间断巡查。“展期后的重点则是展会垃圾,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展会垃圾到时量会特别大,我们针对运输企业会重点关注是否具备运输证,这样可以从源头上管控偷乱倒现象的出现。”
徐泾中队副中队长丁培海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启动展期工作以来,已针对市容环境问题下发了5批清单,目前已经全部整治完毕。“下一步,我们将落实长效管理,执行保障将保持高压态势,24小时备勤,确保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响应。”
而从全市面上,展期内也将抽调200余名精干执法力量,重点增援进博会展馆内部区域、展馆周边区域、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虹桥交通枢纽区域和主要道路沿线区域5个核心保障区,对重要通道、轨交站点、公交枢纽、商业街区等重要点位,采取人员固守、徒步巡逻、车辆巡查等勤务方式,全员动员,全员上岗,依法、及时、有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城市环境面貌良好有序。
首设食品安全保障指挥中心
“我们可以快速检测馆内食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急性毒性化合物、环节清洁度等数十种项目,而且大多数项目能在几分钟内出具检测结果。”日前,在位于国家会展中心的食品安全保障现场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食品快检室的作用。据了解,为保障第二届进博会食品安全,市市场监管局今年专门在国展中心内新建设了指挥中心,中心集远程实时监控、食品安全快检、现场办公等功能为一体,并且成为今后进博会和青浦市场监管局日常监管的永久性工作场所。
在食品快检室内,摆列着各种实验器材,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批刚送来的馆内食材样本开展各类检测。据介绍,除了快速检测食品的各类农残等情况外,快检室还负责监测加工环节(从业手部、加工操作台面、餐饮具等)的安全,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筹备等。
而在快检室隔壁,就是市市场监管局新开发建设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挥平台,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充分应用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进口博览会期间的供应保障、动态监管、指挥调度、应急预警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
据介绍,指挥平台的主体信息板块通过构造直观可视的“一图一档一表”方式整合了220家供博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每日保障情况,即“一单位一张图”,可实时查看许可信息、前期评估信息、历史监管信息、动态监管信息、实施视频监控、食品溯源信息、餐厨废弃油脂信息、智能预警信息等。
实时监控、应急指挥板块实现了各保障点实时监控视频的调取及现场监管执法双向语音及视频的通讯,并可分保障点、后厨区域、监控数量进行随时调阅,相当于应急指挥中心的“眼睛”和“耳朵”,实现了应急处置、事故防控“看得见”、“听得到”。展馆内80家餐饮单位全部实现视频监控。现场保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进行巡回视频检查,包括厨房加工现场、个人卫生、设施设备卫生、加工操作过程等内容。一旦发现存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现场指挥部将立即通知企业和保障点执法人员。
交通保障优化公众出行体验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第二届进博会保障工作在首届“精准、有序、可控”基础上,增加了“体验度提升”的目标,明确了“统筹保障、集约主导、均衡流向、内外衔接、精细管理”5项策略,并进一步完善交通保障总体方案。
据了解,第二届进博会交通保障工作采取多点布局交通服务设施点位的方式均衡进馆大客流,继续鼓励集约化出行。其中,场馆西侧以轨道交通2号线、近端停车场客流为主;东侧主要为出租汽车、定制巴士、停车场接驳线等;北侧主要为轨道交通17号线、出租汽车;南侧主要为内部停车场客流。
轨道交通优化线路运能,采取全周期、全路网、全运力“三全”保障,2号线增加西段运力,17号线、10号线高峰缩短间隔;实施徐泾东站站点硬件改造,制定站点专项方案和进博会期间徐泾东站各出入口管控方案,高峰抵离场阶段4、5号口保持开放,方便观众就近进出展馆。
地面公交将继续设置多条临时公交接驳线、应急线,并继续做好应急备车准备。在首届进博会71路区间线服务时间15时至19时的基础上,调整为8时至19时全日延伸进进博会P1停车场,进一步发挥71路中运量作用,开辟71路T2线延伸至虹桥机场T2航站楼。优化9条远端停车场接驳线、3条轨道交通接驳线设置。
出租汽车优化上下客点布置,设置东、西、北3个下客点,东侧1个上客点,离场保障时间按需提前。此次将投入全新纯电动出租车近1500辆,组建进博会驻场保障专属车队,全天候保障参展与观展人员安全、顺畅出行。
定制巴士8条线路覆盖约50家酒店,并根据酒店入住情况及时增加线路。此外,还设置1条浦东国际机场至进博会P1停车场的免费专线。
“小叶子”吹响集结号
清晨六点半,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蒋慧同学准时起床,前往国家会展中心。作为华政进博会上岗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之一,蒋慧所在的部门是证件注册和管理中心,日常工作是负责进博会与会人员和车辆的证件办理工作,以此保障出席进博会国内外嘉宾参会期间的安全和进博会的有序开展。
“经过前期的选拨,华政总共有153名学生成为‘小叶子’,参与到进博会的志愿者服务中。”华东政法大学专职团干黄晶晶老师告诉记者,经过了前期的礼仪及专业知识培训,此次华政志愿者将在展览部、论坛处、人力资源保障组、综合办、翻译机管理等岗位发光发热。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华政学生的特长,此次进博会还特意选拨了1名华政学生担任了法律志愿服务岗位。
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年纪最小的“小叶子”和“妈妈小叶子”也都集结到位。2002年出生的赵嘉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姑娘,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赵嘉宁只有8岁,那时的她,立志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和哥哥姐姐一样的志愿者。赵嘉宁打趣说,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是她第一次与“大国外交”如此接近。
而1986年出生的刘丽,是为数不多的“小学生家长”,还是一名“二刷”的“小叶子”。去年,刘丽曾服务于虹桥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主要从事包括信息咨询、参会者秩序引导协助、接待协助、媒体服务、活动及论坛组织协助等工作。刘丽觉得,能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参与国家级的盛事,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希望在若干年后,我的孩子也能服务于进博会,那时,我会骄傲地告诉他,妈妈可是第二届进博会的志愿者哦!”
记者获悉,第二届进博会共招募5881名志愿者,志愿者主要是来自沪上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38所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在今年进博会同期,增加了世贸组织小型部长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2019上海城市推介大会、进博会国家综合展延展等活动,今年志愿者总人数超过去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